您的位置:萧山网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学党史 > 正文

“神仙山保卫者”称号的由来

更新时间:2021-03-25 14:34:38    内容来源:   

1943年秋,日军向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北岳区发动前后历时达3个月之久的“大扫荡”。晋察冀抗日军民采取“敌进我进,内线与外线、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作战方针,英勇抗击日伪的进犯。

神仙山位于太行山北端东麓的阜平、涞源、唐县三县交界处,方圆百里,主峰1800米。这一带山区由于地理位置适中且地势险要,成了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军区抗敌剧社、华北联合大学、白求恩学校、兵工厂、被服厂、医院、仓库等也都在附近。

日军“扫荡”开始后,分4路围攻驻神仙山地区的军区后方机关和人民群众。为粉碎敌人“扫荡”,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命令四十二团(有6个连兵力)留在神仙山,担负掩护军区各机关和群众的任务。

42团部队战前进行了思想动员,并和当地民兵一起进行了充分的反“扫荡”准备工作。面对优势敌人,经团长成少甫、政委熊光焰、参谋长马卫华等研究决定,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先拿南边来的一路敌人开刀”。9月25日,战斗打响。四十二团的战士们守在天险金龙洞两边陡峭的悬崖上,打退敌人的8次进攻,打死打伤敌人30多人。第二天,敌人增兵再犯,同样遭到四十二团的顽强抵抗,不仅寸土未获,又被毙伤30多人,只得用随后两天的时间原地喘息,等待补充。四十二团遂利用这两天的时间,由熊光焰率1连掩护后方机关成功跳出敌人的合围圈。成少甫、马卫华则指挥部队继续坚持内线作战。

29日拂晓,敌人纠集了1200多人,向九里十八湾进攻。日军先用山炮和迫击炮向两面山崖轰击,又让伪军在前面赶着一群山羊专门蹚地雷。谁知八路军爆破组埋设的地雷不炸羊,专炸敌人。敌人刚进至十八弯的头一弯,就踏响了地雷。激战一天,敌人死伤近百人。在随后的几天里,四十二团一面继续控制山头,一面和民兵联合组成几个战斗小队,轮番袭击敌人的宿营地,敌人不支,只好狼狈撤退。

10月上旬,日军又向神仙山周围展开进攻,遭到四十二团的节节抗击,伤亡近百,被迫退到大沙河、唐河两岸。这样,四十二团经过了大小18次战斗,粉碎了日伪对神仙山的第一次围攻。

随后,四十二团转战于阜平至王快之间的沙河北岸,担负起打击抢粮的日伪军、掩护与帮助群众抢收粮食的任务。

10月底至11月初,不甘心失败的敌人又纠集了数千人,分9路再次扑向神仙山。此时,四十二团驻在金龙洞附近的大台,在部队的带领和掩护下,后方人员从西南方二三里的空隙中成功转移出去。成少甫则带着团指挥所和部分部队,继续在神仙山地区和敌人周旋。四十二团将大批敌人成功牵制在神仙山,并利用地形优势,连续打退敌人的集团进攻,在毙、伤敌200余人后胜利突围。值得一提的是,10月28日,四十二团团指挥所和部分战士在神仙山主峰顽强阻击日军进犯时,敌机一架飞来协助进攻,被四十二团战士用机枪、步枪联合火力击落。与此同时,四十二团外线部队转移至曲阳、阜平公路沿线,战斗10余次,也取得了毙、伤敌200余人的战果。

11月5日,敌人鉴于各部死伤惨重,只得收缩兵力逐次撤出根据地,在撤退途中又多次遭到四十二团的伏击:其一部向小牢头岭撤退时,被击毙80余人,一部退至刁窝堡,又遭伏击,被毙、伤100余人。

12月7日,从马庄窜出日军一个大队,裹带着50多匹骡马,在两架飞机的掩护下,向马驿、军城方向逃窜。当晚,敌人宿营在神仙山东麓的曹庄台村。得到情报后,四十二团参谋长马卫华火速率领两个连和机枪排,星夜赶往曹庄台西北地区设伏。8日清晨,日军在村外沙滩集合,四十二团设伏部队的轻、重机枪一齐开火,15分钟内毙敌70多人。残敌慌忙败退,四十二团乘胜追击,又毙、伤敌30多人,缴获骡子50匹,机枪1挺,步枪100多支,子弹1万余发,八路军参战部队无一伤亡。

12月15日,日伪军全部撤出根据地,反“扫荡”战斗胜利结束。四十二团经过3个月的英勇斗争,与日军作战46次,毙伤敌800多人,击落敌机一架,在内线、外线的作战中均取得了胜利。战后,该团被上级授予“神仙山保卫者”称号。


作者:贾晓明  编辑:蔡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