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第十三届全国网络媒体萧山行 > 净水公园头条 > 正文

打破农污治理“老大难”!萧山义桥探索出“整体解决方案”

更新时间:2021-11-23 16:54:33    内容来源:萧山网   


一套“整体解决方案”,让萧山义桥打破了农村污水治理难的困境,交出了共富路上的“农污治理新答卷”。小桥流水环绕,微景观生机盎然……走进萧山区义桥镇復兴村的潘山净水公园,“高大上”之感扑面而来。农污设施提标改造后,农污终端化身“美丽公园”,成了村里靓丽的风景线。

如果你认为这些净水公园是靠颜值“出圈”,那可太小瞧它们了!其实,看得见的颜值不过锦上添花,看不见的“内部奥妙”才是核心。

打破农污治理困境

“整体解决方案”来助力

想要了解这套方案的优势所在,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义桥从前农污治理的困境是什么?

“脏、乱、臭”是村民们对农污设置的固有印象,大家都不希望农污终端建在自家房子旁。以此为开端,进入恶性循环:“农污终端远离居民区→单个终端难以覆盖全村→终端数量增加、管网铺设延长→终端建设资金分散→处理后污水品质不高→群众更抗拒农污终端”。

“其实,农污终端的选址很重要,最优方案是建在居民集中居住地点的中心,这样管网铺设后才能覆盖全局,而且也只需要一个终端。”萧山区住建局水建中心副主任沈康锋表示,所以要让村民接受农污终端建在村庄中心地带就是关键一步。

这时候,“整体解决方案”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如果农污终端不仅能处理污水,还整洁无异味,变身家门口的净水公园,群众自然欢迎。多个终端整合成一个后,集中力量办大事,成本没增加,但整个农污处理设施都能提档升级。同时,由于农污终端数量减少,后续维护的人力成本也降低了。水环境质量的变化,村民看得到更闻得到。从此,突破农污治理困境,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农污终端数量减少后

污水处理效果反而提升了

復兴村的农污处理终端减少后,污水处理效果反而提升了。

这究竟是个什么原理?

污水处理的一个重要步骤——厌氧池分解。厌氧池内,主要负责降解农村污水的劳动力是“厌氧菌”。“厌氧菌就像人一样,‘吃饱喝足’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义桥镇农办副主任许嘉杰说,之前污水量忽多忽少不稳定,它们总是有了上顿没下顿,时间一长身体就垮了,厌氧池内“劳动力”不足,处理污水的能力自然也大打折扣了。农污终端提标改造后,污水量大又稳定,厌氧菌食物充足,工作能力和繁殖速度都有了质的提升,出水水质自然就提升了。

数智监管来助力

污水处理“自给自足”

基础打好,智能监管也要配套。数字化加科学管理,才能实现长效的科学管控。

为此,义桥镇引入“四位一体”农村污水“智慧管家”管理平台,请专业人办专业事,实现对数据的实时监控分析,一旦出现问题,立即进行报警。运维管理人员只需一个手机APP,就能实时了解现场情况,实现了后续运维的时效性、透明性与可溯性。

处理完的中水怎么办?内部消化。净水公园内的水景、植物等所需用水皆由中水提供,多余的中水还能灌溉周围的农作物。“你处理后的中水里面,氨氮含量会比普通天然水高一些,直接排入河流问题也不大,但如果给植物灌溉,那就是它们的营养水,长势会更好!”许嘉杰介绍说。

目前,这套“整体解决方案”已经在萧山区义桥镇内符合条件的村庄逐步铺开,干净整洁的净水公园成了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復兴村的陈阿姨高兴地说:“现在我们村里也有漂亮的小公园了,说是处理污水,可一点味道也没有,清清爽爽,咱老百姓的日子真是越过越美!”

共富路上,不仅要满了老百姓的“钱袋子”,更要暖了大家的“心窝子”。更好才能更快,守住农村美丽水环境,是对当下和未来的庄严承诺,更是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一抹勃勃生机。



作者:记者 邱璐  编辑:陈茜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