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2021理论学习专题 > 部门篇 > 正文

厚植人民情怀 永葆司法初心

更新时间:2021-12-31 17:49:08    内容来源:区法院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7月1日上午,区法院组织全体党员干警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现场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内容高屋建瓴、气势磅礴、视野宏阔、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意境深远,是一篇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光辉文献。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站在历史演进、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阐述伟大建党精神,鲜明宣誓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坚定决心,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是科学指引党、国家、民族开创千秋伟业的行动指南,对于我们在新征程上满怀信心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具有重大意义。

讲话中,习总书记先后86次饱含深情提到“人民”,在讲话结束时高呼“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这足以凸显“人民”二字在总书记心中的分量。

党史上著名的“延安窑洞对话”,毛主席就曾与黄炎培进行了“历史周期律”的谈话,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正是因为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人民法院冠以“人民”二字,也在时时提醒着我们每一位法院人,司法为民是我们永恒的主题,司法工作决不能脱离群众。

在此,围绕习总书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断,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价值追求,也是贯彻落实“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将讲话精神转化为司法工作成效的最好落脚点。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里。“活雷锋”王兰花、“燃灯校长”张桂梅、“当代愚公”黄大发……这次受表彰的“七一勋章”获得者,是我们党各个时期、各条战线党员的杰出代表。我们法院系统,有年度法治人物陈辽敏、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肖海棠,他们对人民饱含深情,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为了人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一心一意为百姓造福,赢得了民心。

作为新时代法院工作人员要懂得如何做好群众工作,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不能只顾“坐堂听审”。4月23日,区法院组织干警参加最高院“马锡五审判方式”专题视频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张希坡教授授课。该次讲座发人深思,“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一大重要特点就是要认真贯彻群众路线,正确进行调查研究,实行审判与调解相结合。而之所以马锡五法官审理的案件可以做到输赢皆服,也正是因为他懂得群众的疾苦,让群众把他当成自己人。新时代要树立司法权威,同样不能拉开与群众的距离,要接地气、贴民心,要同理同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思考人民群众最关心什么,最需要什么,最向往什么?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所急,就是我们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践行初心使命,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脚下沾着泥土,心中装着人民”是司法为民的永恒基调,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法院工作不变的初心和使命。区法院上半年紧紧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是立足本职,彰显“看得见”的正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但公平正义不仅仅只是写在纸上、反映在程序里,更重要的是要让人民群众感受得到、理解得了。何为“看得见”的正义?其一是通过实实在在做事,让老百姓可以充分享受到司法红利。区法院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今年以来开展“六稳六保”专项集中执行行动,查封房产49处,拘留24人,执行到位1.5亿元,形成强大执行震慑,助力当事人胜诉权益兑现。区法院强化民生司法保障,今年以来深入开展民事案件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审结民商事案件9601件,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当事人减免诉讼费38万余元,发放司法救助金24.5万元,彰显司法关怀温暖人心。其二是通过规范化的司法行为,真切地让老百姓体会到公平正义。上半年,区法院开展队伍教育整顿,立足人民立场,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法院系统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司法公信力的多发性、顽固性、典型性突出问题,全面施策、精准发力,推进顽瘴痼疾整治工作,例如对有案不立、压案不查、违反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等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全面提升司法公信力,让公平正义被老百姓从“心底里”看见认可。

二是强基固本,激发“神经末梢”活力。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基层是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的地方。基层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群众冷暖。就基层社会治理而言,法院要坚持强基导向,强化系统思想,主动把自己扎根到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中,把司法服务触角延伸到老百姓家门口。

这一理念也是与区法院上半年工作实践相符合的。首先是全方位延伸司法触角,把人民法庭工作融入基层治理。今年,区法院增设的宁围(亚运村)、南阳法庭都已正式运行,就近服务当地百姓,提供家门口的司法服务。每个法庭因地制宜,都在积极探索着如何将法庭工作与乡镇矛调中心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如何将法庭职能从“单一办案”向“参与治理”拓展、从“法庭内”向“法庭内外并重”转变,切实把司法触角延伸到乡村角落,为创新基层治理赋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效。第二是深度参与诉源治理,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助力强化三级矛调中心联动,在纠纷诉前阶段花大力气,充分发挥浙江ODR平台、“一码解纠纷”应用的纠纷疏导作用,培育更多的示范“微法庭”释放效能,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第三是深入一线开展普法宣传,把法治文化送入“寻常百姓家”。今年以来已开展巡回审判38次,宣传教育覆盖面267人;开展送法入企、入校、入社区等志愿服务51次,累计受众2000人次;开展公众开放日20次,社会各界代表800余人参与。

三是便民利民,诠释“司法为民”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的标准,要站在群众立场,从当事人的角度,多一些“用户思维”和“服务观念”,少一些“官位思维”和“管理观念”,时刻惦记群众在诉讼中需要哪些服务,我们还有哪些做得不够到位、哪些可以改进等等。

区法院正在开展院领导下基层大接访、大走访活动,主动到矛盾和问题集中的地方去,学会换位思考,倾听群众呼声,集中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现已化解涉诉信访案件9件,其中超10年信访积案1件。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区法院还推出了一系列“为民实事”,比如驻区矛调中心轮值活动,院领导带头在矛调中心轮值,接待、协调群众反映问题,使来访群众第一时间“找得到法官、办得了事情”。

三、把握法院工作“人民”属性,做第二个百年目标赶考路上的司法排头兵

新的百年,新的征程,新的期待,区法院将牢牢把握人民性这一人民法院的本质属性,聚焦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对标“重要窗口”打造,着眼整体智治和全域数字化改革,切实扛起责任担当,以排头兵的要求、奋斗者的姿态、实干家的风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真正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成果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实干实绩。

一是在主责主业上进一步彰显司法为民。依法妥善审理涉民生领域案件,加强电信网络诈骗、涉众经济犯罪等普法宣传,依托人民法庭深度参与美丽萧山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认真贯彻实施民法典,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裁判文书,以公正裁判引领良好社会风尚,充分运用司法手段推动解决老百姓关注的难点堵点问题。始终以人民呼声为第一信号,深刻把握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幸福感。

二是在数字法院建设上进一步重视人民群众需求。助力网上立案平台系统优化,通过座谈、走访等调研方式,收集汇总有益意见建议,报送上级法院决策参考,提升网上立案的安全性、智能性和稳定性。积极组织无纸化立案培训,根据无纸化办案推进进度,及时面向高频诉讼群体召开无纸化立案实务与操作交流培训会,做好答疑解惑、服务指导工作,全面提升无纸化办案办公水平。切实完善移动微法院、浙江法院网、智慧法院APP三位一体对外诉讼服务渠道,充分发挥浙江ODR平台、“一码解纠纷”应用的纠纷疏导作用,使老百姓办事从“最多跑一次”向“一次都不用跑”迈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三是在队伍建设上进一步发扬为民作风。深化和巩固队伍教育整顿成果,认真开展教育整顿“回头看”,充分发挥党史资源的滋养作用,引导政法干警永葆“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持续整治作风顽疾,清洗灰尘,进一步加强党支部建设,不断提升队伍自我革新力。始终坚持从严治党治院,筑牢政治忠魂,整治顽瘴痼疾,努力锻造一支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萧法铁军,提升人民群众司法安全感。

“风已来,势已起,基已实”,步入第二个百年征程,回首过去,展望未来,萧山法院将全力响应习总书记伟大号召,坚定践行“九个必须”,以实际行动、实在举措,把“以人民为中心”印在每一个司法足迹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


作者:  编辑:陈茜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