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回教育生态的“绿水青山” 绘就教育品质的“金山银山”
更新时间:2021-12-31 17:44:29 内容来源:区教育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守住生态的“绿水青山”,换来发展的“金山银山”,已是当前绿色发展的共识。在“两山”理念的起源地和率先实践地,萧山教育人将这一共识搬进了教育系统,尝试打通“教育生态”和“教育质量”之间的转化,奋力打造全域优质“美好教育”,营造教育生态的“绿水青山”,净化生态、引育并举、借智借脑、师生共进……助推教育改革破局。
校长教师“两回归”,唤回教育生态的“绿水青山”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教师发挥着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的重要作用。但在教育功利化倾向影响下,违反师德师风、违规招生、违规补课等情况却屡禁不止。
萧山教育也曾面对如此困境,用萧山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俞沈江的话讲,是“个别校长‘从不站讲台,总想换舞台’;少数教师‘方法老一套,课堂留一手,外面赚一票’。”看似押韵风趣的“调侃”,却道出了萧山亟需匡正的教育生态。
要建设“美好教育”,必须破釜沉舟。2019年,萧山区教育局列出校长队伍、教师队伍10张负面清单“自画像”,大力实施两个“回归工程”,即校长全心回归学校管理、教师潜心回归课堂教学,全力营造安静、宁静、清净的教书育人环境。
“两回归”首先向全域禁止在职教师兼职兼课开刀。同年7月,在不发通知、不打招呼、直奔教学现场的前提下,萧山区教育局开出了浙江省第一张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乱象的“罚单”。“动真格”一时成了萧山区内外教育圈的“高频词”。截至2020年9月底,该局已对27名违规有偿补课的教师进行系统内通报,给予扣除绩效工资、取消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处罚,并累计关停培训机构44家。
教师唤得回,更要留得下。在俞沈江看来,校长教师“两回归”不得不回的硬要求只是第一步,一心一意留下来才是根本要义。育才、励才、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是萧山教育“两回归”得以持续推进的关键。育才上,萧山推出《萧山区名教师名校长培养计划》进一步加大名优教师和校长的培养力度,锻造适应“美好教育”发展需求的后续力量;励才上,萧山加大专项投入,确保人才“留得住”,完善奖励机制,确保人才“下得去”,仅2020年人才专项补助经费就达到3500万元,比上年增长近5倍。2020年萧山召开第36个教师节庆祝活动,一个奖项的公布,更是刷新了所有人对尊师重教的认知——“35年班主任金奖教师”,这样的表彰不仅是萧山的第一次,在全国鲜见。
当前在萧山,教育生态中的绿水青山和蓝天白云得以重现,和谐且清新的空气在萧山教育圈流淌开来。
软件硬件“两手抓”,绘就教育品质的“金山银山”
“两回归”唤回校长教师,也倒逼课堂质量、教育品质的“回潮”。2020年12月2日上午,在不与任何人打招呼的前提下,俞沈江轻悄悄推开了朝晖初中一间正在上课的教室后门,和同行的萧山区教育局副局长金栋华、区教育局高中和义务教育科、教研室相关负责人等坐在教室最后,关注着教师教态、课堂结构、课件资料、师生互动、学生状态等每一个细节,实地了解一线教师课堂教学状态,精准把脉课堂教学,也拉开了萧山区课堂教学专项督导的序幕。“从前,我们在后门盯学生;现在,教育局领导在后门盯自己,心里这根弦一下就绷紧了。”老师们反映道。不打招呼、不定时间、随机选择,继“动真格”后,“推门听课”荣登萧山教育“热词榜”,并已发展成常态。
俞沈江认为,要营造好课堂,提高教育品质,更要在教育设施上下足“硬功夫”。“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把最宝贵的时间用来讲最重要的内容,让课堂40分钟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
2020年,萧山启动教育信息化“一号工程”,实施七大信息化提升行动,在浙江省率先实现所有普通中小学双光纤进校,教师网络空间开通率达到100%,生机比达3.09∶1,省市级智慧教育示范校达42所,成功创建为全国首批“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省“互联网+义务教育”实验区。走进萧山,处处散发的科技感迎面而来。在萧山所前二小的3D创客实验室,通过Arduino“3D打印+”创客硬件包、桌面型3D打印机、桌面式三维扫描仪、环保打印耗材、校园版三维设计软件、专用电脑等,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尽情创作。像这样的教室,目前已在萧山80所学校建成,并将创意设计、arduino编程、创客作品智造、建模与打印等3D创客课程列入学校课程表,开展常态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除了硬件支撑,萧山更借智借脑,邀请了众多智慧“盟友”。萧山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浙江大学等知名院校和科大讯飞、先临三维等高新企业合作,组建“美好教育联盟”,合作开发数字资源,构建开放的教育资源生态体系,进一步接收溢出的人才资源,促进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多彩课堂托起“成长梦”,守护每个孩子的“星辰大海”
有了清新的教育环境,过硬的教育品质,萧山要培育怎样的学生?“用爱守护梦想的星辰大海”,是萧山教育人对孩子们的承诺。
为守护孩子七彩斑斓的梦,萧山教育不断通过“一校一品每生一项”来丰富自己的个性。以品牌特色学校创建为抓手,打造具有萧山特色的基础教育样态,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区域教育新生态。
在萧山,既有学霸云集的“王炸班”,也有驰骋竞赛领域的精尖团队,理科素养有特长和人文素养有专长的同学都有优质发展平台。不仅是文化课,体育、文艺在这里也有营养丰富的成长土壤。去年11月,第四届“全国小学体育活力校园创新奖”优秀案例公布,益农镇第二小学的两项太极拳课程从2600余份申请案例中脱颖而出,分别荣获“最佳校园创新奖”“最佳课外体育活动案例奖”。
如今,《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深化“太极拳”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在萧山区成功立项。萧山教育结合《萧山区“亚运兴城”实施意见》,全域推进体育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广泛开展校园体育联赛、武术进校园等活动,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文武双全。
迈入“十四五”新时期,萧山教育人步履不停,守护诲人不倦的教师初心,浇灌仰望星空的学生梦想,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书写新时代全域优质的“美好教育”。
作者: 编辑:陈茜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