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2021理论学习专题 > 部门篇 > 正文

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1-12-31 17:36:03    内容来源:萧山区财政局理论学习中心组   

引言

财政电子票据,是指由财政部门监管的,行政事业单位在依法收取政府非税收入或者从事非营利性活动收取财物时,按照财政部门规定的技术标准,运用财政电子票据管理系统开具,并由单位和财政部门先后进行签名制作完成的,可用于信息传输、电子记账、电子报销的电子凭证,是无纸化的财政票据,与纸质财政票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浙江省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系统采用省级集中部署,省、市、县分级统筹、监管使用的建设推广模式,完成全省非税票据、捐赠票据、医疗收费票据、往来结算票据、社会团体会费票据等财政电子票据改革任务,实现财政票据无纸化,财政票据管理电子化。

萧山区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现状

萧山区财政局自2019年开始推行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作为杭州市首批试点区县,2019年7月区内萧山医院上线医疗门诊、住院电子票据,同时做为全省首家上线医疗电子票据的民营医院,省财政厅也进行了宣传报道。当年年底上线5家医院,共计开票166多万份。2020年年初因防控疫情需要,萧山区财政局加快电子票据改革进度,3月上线区红十字会、区慈善总会的捐赠电子票据,既方便群众捐款,又减少人员接触。6月对全区603家行政事业单位(含二级执收单位)及社会团体开通电子票据,率先在全省实现财政电子票据用票单位和票据种类两个全覆盖,相关工作经验还在7月召开的全省财政电子票据管理业务会议上作典型发言。2021年4月我区成为杭州市唯一承担省公共支付自助机——财政电子票据换开试点区县,并顺利通过现场验收,有力促进我区财政票据数字化转型向纵深推进。截至目前,萧山区财政局共开通电子票据单位659家(含行政事业单位及二级执收单位、医疗、教育和社会团体),提供财政电子票据种类涵盖非税收入统一票据、医疗票据(含门诊和住院)、捐赠票据、罚没票据、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等各类通用和专用财政电子票据,开具电子票据超2000万份,开票金额超570亿元。电子票据单位覆盖率、票据使用率等各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开通单位数位列全省第七,通过公共支付平台开展业务率100%,位列全省第一。

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的意义

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是省财政厅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和落实“数字政府”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和抓手。作为依托于电子票据并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而形成的一种新模式,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不仅仅是把纸质票据的印制、发放、存贮、核销、稽查等环节的管理活动演变成电子自动生成、发放、核销、稽查等,更是一种流程再造,旨在通过云计算、数据挖掘等高科技信息技术手段,分析、对比、共享财政票据信息,加强对财政票据的全过程监管,为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以及公共服务提供决策依据,有助于提高财政工作效率,减少财政资源的浪费,使电子化改革更好为民生服务,具有多方面的重大现实意义。

一、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是将管理信息系统的思想应用于财政票据管理领域,是现代电子政务管理的一项创新性应用。通过构建成熟完善的财政电子票据管理系统,财政部门改变原有的财政票据管理模式,将监管纸质财政票据票面信息变更为监控以电子数据信息存在的电子票据。运用数据采集、分析、预警等技术手段,财政部门能够在财政票据使用的各个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变事后监管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监管,充分发挥财政票据的基础控制作用,全面提高财政票据监管效率和监管水平。以我区社团协会票据管理为例,2020年10月收到国务院督查办转交萧山区某行业协会违规收取会员会费信息后,第一时间在票据管理平台对该协会做出停用财政票据处理,并要求协会及时进行自查和整改,协会整改后再恢复使用财政票据,改变以往纸质票据时检查难、停用难,极大提升执收单位收费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二、降低管理运行成本。

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带来了票据业务操作的“标准化”和“无纸化”。通过制定统一规则,财政票据类别特别是专用票据大幅缩减,通用票据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降低了财政票据使用和管理上的复杂程度从而降低管理运行成本。相比纸质票据,电子票据具有更安全、更便捷,杜绝伪造、变造等优点,在印刷、运输、开具、保管全流程各环节大幅降低运行成本。以萧山区为例,仅票据印制费用一项区财政每年可减少印刷费用近200万元。开票单位可以大幅缩减开票窗口,无须配备专用的票据存储库房和票据打印机,极大地节约了设备前期投入、后期维护以及人力资源上的支出。

三、践行“最多跑一次”承诺。

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是实现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目标的必要一环。随着浙江省财政票据管理平台、浙里办APP、支付宝、微信浙江财政票据公众号等一批财政电子票据终端渠道的建成上线,民众可以享受到便捷的电子票据查询、归集、查验、下载等线上服务,免去诸如窗口排队缴费、票据遗失损毁等烦恼,开启了从“群众跑腿”到互联网“数据跑腿”的服务管理新模式。对于接触线上服务有困难的群体,区财政局也在区市民服务中心、医院等场所提供自助/人工服务,民众可以方便地打印电子票据或者换开成财政纸质票据,实现业务办理只跑一次。

四、拓展民生服务场景。

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借助现代信息科技技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将信息化的财政票据数据从财政终端继续向外延伸,使得消除部门间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孤岛”问题成为可能,不断拓展财政电子票据应用场景。以目前已经进入试运行阶段的“浙里报”为例,今后医疗收费电子票据可直接作为医保报销的凭据,依托互联网及区块链技术,财政、卫健、医保部门与医疗机构建立了信息和运用的共享机制,实现了全省医保系统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线上线下的报销。在采用全国统一式样的横版医疗收费电子票据以后,还将解决因样式不统一而导致的全国异地医保报销问题。

五、助力“城市大脑”建设。

财政票据的电子化管理在收集相关基础数据方面是一种更为快速、简便的新模式,在日常管理活动过程中会产生包含巨量信息的电子数据库。作为“城市大脑”重要组成部分,财政电子票据驾驶舱依托电子数据库无限大容量、互联网远程互联互通、云计算的高效、电子数据平台的系统全覆盖性和可操作性等大数据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利用数据资源,实时直观地反映财政电子票据状况,促使相关决策机构获取财政数据更加完整有效,为资金预算、政策制定以及其他相关职能建设方面提供数据支持,让财政性资金分配与运用更加高效。

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提高财政部门管理和决策水平,降低管理成本缓解财政压力,服务民生助力城市建设,收到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应。作为一项新型管理技术,在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缴款人不能收到电子票据的情况时有发生。这里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缴款人通过银行转账方式向财政汇缴专户转入资金成功,但是没有去财政汇缴专户开户银行柜面进行清算,或是去了非开户银行,导致银行没有收到电子缴款单信息无法清算,进而无法生成财政电子票据。另一种是通过电子缴款在线缴款成功,但是由于系统原因如数据传递失败或数据包丢失,致使数据卡在某一环节,未能生成开票信息或是开票信息未能传递到终端。比较多发于跨部门跨系统的信息自动交换环节,比如交警处罚信息与财政缴款信息之间传递交换失败,容易让缴款人误以为缴款失败进而导致缴款人重复缴款,给缴款人带来麻烦。

二是跨部门信息传递与反馈、沟通渠道不完善。当前财政部门信息系统已经能够与多个部门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自动化的业务受理、缴款、开票以及票据发送。但当系统或网络出现异常或错误时的自动化纠错能力不强,跨单位之间问题处理机制没有流程化,增加了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也影响缴款人的使用体验。

三是财政电子票据当前的接受度还不够高。仍有相当比例的缴款人不认可电子票据而只认纸质票据,甚至有部分机构的财务部门也不愿意接受电子票据,拒绝使用财政电子票据的报销。在跨部门应用比如商保理赔领域,保险公司对电子票据认可度很低,产生了缴款人为了票据问题来回跑的现象,也无法发挥出电子票据的优势。

四是电子票据规范应用制度还不完善。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受相关法律法规、财务制度以及会计准则的约束,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纸质票据与电子票据并行使用,不可避免会在会计实务中产生各种问题。比如电子票据入账报销难题,大部分机构还无法做到会计核算系统直连财政部门票据信息系统,直接从财政部门系统中直接获取财政票据信息。财务部门仍沿用纸质票据时代的工作思路,容易出现重复报销等问题,提高了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财务管理的漏洞。

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问题分析

一、财政信息系统与银行信息系统的数据连接渠道仍然不够通畅,大额线上缴款和单位账户线上缴款仍然不方便。虽然在浙江政务服务网在线缴款方式中提供了单位网银缴款渠道,但是实际使用仍非常不便,存在学习成本导致接受意愿度低的问题。大额线上缴款则容易遇到如支付银行卡限额等各种技术问题导致缴款成功率不高。因此仍有大量的非税收入通过银行转账汇款+银行柜面清算的方式进行。而银行柜面清算渠道相对自动化程度较低,需要缴款人持执收单位开具的电子缴款单去银行柜面进行人工清算,有多重因素导致清算失败无法生成财政电子票据:

(一)执收单位方面,由于人员轮换、业务培训不到位,执收单位开票岗位人员对缴款流程、电子票据开具查询等不够清楚,未能向缴款人尽到告知义务。

(二)银行方面,人工清算方式繁琐且更容易出错,对银行管理水平、培训能力,柜面员工的业务水平、责任心等都有更高的要求。如何保证清算网点覆盖率与清算的准确性、实时性之间的平衡是银行面临的一个难题。

(三)缴款人方面,缴款人因自身原因没有去指定的非税收入收款银行办理清算业务导致无法清算而未生成电子票据。对于单位缴款人,还有一种常见的清算失败原因是去执收单位办理业务和去银行缴款的不是同一个人,互相之间没有交代清楚缴款业务流程。

二、跨部门信息系统之间的融合尚需时日,信息系统自动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使用的这套跨部门互联互通信息系统是建立在各部门原有信息系统基础之上,不同部门的信息系统开发时间不一样,信息电子化程度有高低,数据编码、协议等信息系统标准各异。虽然在正式上线之前也做了充分的测试和各种预案,但考虑到运行时间尚短,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造成跨部门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失败时有发生,表现出来的结果就是缴款人收不到财政电子票据。另一方面,当前信息系统在处理“正常”业务流程时已经能够实现较高的自动化水平,而在处理“异常”状况的的自动化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因为网络故障造成的信息发送失败、信息包丢失等情况,在网络恢复后需要再次手动操作。再比如因系统原因缴款人缴款成功却未能收到电子票据,或是一笔业务重复缴款,目前这种情况就需要缴款人自己发现并向执收单位或是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可能还会涉及到跨部门的文书传递和处理,流程费时且繁琐,给缴款人的体验也不好。

三、财政电子票据信息跨部门应用存在制度和实践上的制约。在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当下,信息全面数据化生产、流通、应用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需求。目前财政电子票据还只有一部部门级的管理办法作为支撑,在跨部门场景应用,比如群众当下最急需的医保、商保理赔上,缺少一部国家层面上的法律背书,给电子票据跨部门应用的协调推进工作造成了障碍。与此同时,出于信息数据安全的考虑,重要单位和企业的重要数据一般与互联网隔离存储部署。如何在确保这些涉及重大民生安全问题的信息数据在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各部门间数据传递、交互、验证、反馈,相关部门在决策上也是顾虑重重。

四、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与会计实务现状存在脱节。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缺少电子凭证入账报销的管理制度,没有明确财政电子票据入账报销的具体操作规范。在纸质票据时代,财政票据具有唯一性和一定程度的防伪功能,对于财务人员来说仅需要验证票据真伪即可入账,基本不用担心重复入账问题。当票据电子化后,由于电子信息具有可复制的特性,会出现重复入账的潜在风险,极大的提高了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风险。另一方面,虽然国家和省级财政部门提供了线上的财政票据查验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但是查验方式还是传统的人工搜索查询,并且只能查询到票据票面信息而无法查询票据使用情况,无法做到报销信息双向沟通。财政电子票据入账报销在会计实务中仍存在政策和技术难题。

财政票据电子化政策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票管制度,提升法律地位。

财政部在2020年底对现行《财政票据管理办法》作出修改并于2021年1月1日开始实施。修改后的《办法》新增了有关财政电子票据的内容,对财政电子票据的使用和监管进行了系统规范,明确了财政机构监管、核查的方式方法、具体流程和违反规定应承担的相应责任。但是考虑到当前财政票据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涵盖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医院乃至部分社会企业,作为一部部门级管理办法,面临法律地位不高,实际管理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财务会计制度需要尽快修订更新,明确财政电子票据等电子凭证的入账报销管理规定。在信息化时代,随着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不断深入,将来电子票据信息将不仅仅局限在财政部门与用票单位/个人,信息跨部门的传递和使用将成为常态。为使将来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能够有法可依,需要着力健全和完善相应的规范化管理制度,提升其法律地位。

二、充分运用电子信息管理技术手段,提高财政运行效率和监管水平。

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是整个财政非税收入业务流程和监管当中的重要一环,为了充分发挥电子票据的作用,不仅仅是需要提高非税收入业务全流程的电子化、自动化水平,还需要横向打通财政部门与各执收单位、用票单位和非税收入代收银行之间的信息数据流通渠道,建立安全可靠的网络通道,推动业务办理一体化。将非税收入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有效嵌入部门和机构的会计核算系统中去,实现财政票据记账联电子信息自动推送并完整保存,同时,建立财政票据记账联(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之间一一对应的关联联系后,可以做到对票据电子数据进行线上监管、及时调用,保障用票部门机构会计电子档案记录信息的规范、有效与可靠。财政票据会计档案电子化,便于监管部门“防线迁移”,助推“复核监督”与“实时监督”并举。

三、积极推动财政票据大数据建设,不断创新服务民生。

浙江省统一公共支付平台、浙江省财政票据管理平台等项目的建设,在消除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财政部门和用票单位、财政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之间的“信息孤岛”方面迈出了成果卓越的一步。下一步应当继续发挥我省在大数据技术上优势,利用好电子票据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巨量数据池,通过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将“巨量信息”转化为“重要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反应公共服务管理、社会治理等领域变化状况,为公共政策制定和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依托信息化平台互联互通等技术优势,一方面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建立顺畅的社会监督渠道。另一方面探索建立整个财政电子票据信息共享和应用机制,解决诸如无纸化报销入账、医保理赔、商保理赔等电子票据社会化协同工作应用问题,打通便民利民的“最后一公里”,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  编辑:陈茜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