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1-12-31 17:22:11 内容来源:萧山区应急管理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一、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情况。
1.组织体系基本健全。一是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我区印发了《关于加强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萧委办发【2021】20号),思想上高度重视,形成上下合力,明确区领导包镇街、镇街负责人包村社、村社干部包户到人的防汛工作责任制,推进“六有”(有班子、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有演练)为主要内容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二是落实应急管理机构设置。目前我区27个镇街(场)、平台均成立了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由镇街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副书记负责日常工作,定期研究本辖区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合信息指挥室,挂应急管理站牌子,承担辖区内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日常工作的统筹、协调、指挥、考核等职责。三是夯实基层应急管理力量。今年以来,萧山区积极构建镇、村两级应急管理队伍网络,将基层应急管理人员牢牢镶嵌在管理网上,组建由24名镇街应急管理网络联络员和552名村社区应急管理网格员组成的基层应急管理队伍。在“安全生产月”中分2次,对全区552名村(社)应急网络联络员实行培训,制定了可量化、可操作的村社应急管理网格员30条,明确应急网格员的职责和工作标准。
2.应急指挥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一是应急预案基本完善。目前萧山区大部分乡镇(街道)制定了应急预案,学校、社区、乡村、企业等各类基层单位的预案基本完善,全区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每年开展1次以上综合性和重点灾种应急预案演练都及时完成。二是加强指挥平台建设。2020年6月1日开始,萧山区应急指挥中心正式运行。应急指挥中心以物联网、视联网技术为支撑,设置了应急指挥大厅、视联会商区、应急值班室等功能区块,能够实现实时指挥调度,全套数字化会商及24小时值班值守,为事故预防、应急救援提供保障。
3.应急力量建设较为完备。一是多层次推进社会救援队伍力量建设。强化69支应急救援队伍统筹调度,将金利浦纳入省级救援队伍进行重点培育,向7支民间队伍拨付冲锋舟、卫星电话等60余万元应急装备,今年以来金利浦、衣卓等多支队伍主动参与到疫情一线防控、防汛应急响应等应急救援任务,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如此次第6号“烟花”台风中,我区金利浦等10支社会应急救援队伍24小时备勤待命,在区里统一领导下开展应急抢险救援,奔赴楼塔、河上、戴村等地救援被困群众和抢险排涝工作,在灾情严重的地点,救援队24小时不间断的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出动人员2400余人,累计救援时间500余小时,出动94台水泵,救生艇23台,冲锋舟30多艘,转移救助被困群众约2200余人。二是加强基层综合救援队伍建设。加强镇(街)基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实现“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目前萧山区有5只队伍正在组建中,按照有场地设施、有基本装备物资、有使用工作手册的要求,建好一批区域性微型消防站。
4.风险监测预警能力逐步提升。一是积极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普查。萧山区已全面落实开展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的普查工作,成立了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并以常务副区长为组长,区府办副主任、区应急管理局局长和区财政局局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普查工作组织实施过程中重大问题的研究部署和决策。二是建设精准高效“数字应急”体系。萧山区“数字应急”信息化平台,采用“1+2+N”的架构,对辖区内的隐患情况进行建模分析,提供隐患分析、隐患预警、执法辅助、事故预警四大功能,实现了“一图四功能”,强化监管源头风险。三是健全预警通报机制。我区严格实施预警信息通报和发布制度,在汛期和台风来临之时,通过16.6万只农村应急广播,及时发布各类消息。
二、存在问题
5.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萧山区应急管理的工作格局虽已基本形成,《关于加强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萧委办发【2021】20号)基本明确了全区应急的体系,但部门之间还存在着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的问题,各部门对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总体上是到位的,但也还存在少数部门对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现象,大应急管理工作的理念尚未树立。部分工作在上下衔接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如此次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中自来水方面的风险普查在省层面归属水利厅,在杭州属于城管局负责,在萧山的职能部门在区环境集团。
6.基础性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需要慢慢构筑基础。《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省委办发【2020】27号)中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乡镇(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具体承担基层应急管理、协调、指挥、考核等职责,目前来说我区综合信息指挥室是缺少应急管理的基础数据和相关专业人才,整个体系仍需逐步完善。
7.应急力量还需进一步落实。目前我区社会救援组织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社会救援组织缺乏必要的救援资质,不少资金场地缺乏,救援人员权益未得到有效保障。探索推进乡镇(街道)应急管理站和消防工作站(室)一体化建设,缺乏具体的政策与方向,同时需要更多的人员和物资保障。
三、意见建议
8.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一是完善应急责任体系建设。加强市、区、镇、村四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明确好各级的责任人和工作任务,确保有人干、有人抓。二是强化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考核。加大对应急管理工作考核的权重,引导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做好基层应急管理职责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职能部门与镇(街)的协调配合机制。三要推进应急管理队伍专业化。提升应急队伍专业精神、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引进与应急岗位要求匹配的专业人才,加强应急管理队伍的梯队建设。
9.进一步提升智慧应急能力。一是强化应急信息及时共享。实现与各单位部门应急平台、镇(街)“基层治理四平台”综合指挥系统互联互通,实现指挥统一高效。二是大力推进智慧应急。积极推广运用视频监控、监测预警等技术手段,实现风险隐患防控的标准化、可视化、制度化,做好应急数据库和案例库建设,为今后工作开展提供警示和借鉴。
10.强化应急宣传培训。一是加强应急宣传。利用各种新闻媒体,介绍普及应急知识,宣传应急预案,提高社会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组织编写应急知识手册,向村社等基层组织单位群众发放。二是加强应急干部业务培训。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标准和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有计划地对应急干部进行轮训,开展综合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应急干部的专业应急能力。
作者: 编辑:陈茜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