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城市新定位 提升“三化”新水平
更新时间:2021-12-31 17:18:06 内容来源: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对标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标准,提升精细化、智慧化、长效化管理水平
近年来萧山在“深度融入大杭州、主动接轨长三角”的轨道上,以强劲的动力、迅猛的势头加速发展前进。而2022年的“杭州亚运”又将为萧山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作为杭州亚运主战场、核心区的萧山,凭借亚运的风口效应,必将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再次取得优势、抢得先机,进一步向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迈进。但要打造成为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城市治理能力和城市管理水平。
一、总体目标
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统筹有力、协同紧密、运作高效的城市管理工作体系,切实形成区、镇(街)、村(社)三级联动联治、齐抓共推的城市管理格局。围绕数字赋能,全力加大数字化、智慧化手段在城市管理更广领域、更深层面的应用,不断提升实时发现、精准纠正、长效管控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二、主要思路
聚焦城市管理堵点痛点,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抓手,围绕数字化改革、“大综合一体化”改革等,推进城市管理机制重塑、制度重建、模式重构,进一步建立健全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高效化的城市管理运行体系,构建完善智慧治理、精细治理、长效治理的城市管理工作网络,推动城市管理不断实现提档升级。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组织领导。以“高位协调、统筹指挥”为方向,建立健全区、镇(街)、村(社)三级城市管理领导体系,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城市管理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会商研究、协同协作、评价反馈等相关工作机制,全力提升全区城市管理工作的统筹力、协调力、指挥力。
(二)提升职权匹配。围绕“大城管”的理念和定位,进一步厘清部门和属地的城市管理职责,不断优化职权配置,着力形成职、责、权统一、匹配的城市管理责任运行机制,确保城市管理职责清、责任明、运行畅。
(三)完善标准体系。以标准化、规范化为方向,不断完善城市管理领域序化管控、环卫保洁、市政绿化管养、河道养护等各项工作的标准,并切实将精细化的标准和规范落实到日常巡查、作业、监督、考核等各环节,推动城市管理不断由粗放转向精细。
(四)健全工作机制。按照“条块结合、块抓条保”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城市管理考核、评比、通报、追责等各项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城市管理各行业牵头部门对属地镇街、平台的监督、指导职能,不断压实属地城市管理责任,确保形成上下统一,全区一盘棋的城市管理工作格局。
四、具体举措
(一)巩固环境整治成果。在当前市、区、镇(街)、村(社)四级联动的城市环境整治组织体系的基础上,按照“整治有期、长效无止”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上下联动、齐抓共治的城市环境长效治理工作体系,进一步深化城市环境问题有奖举报、门前“新三包”等工作机制,不断凝聚城市环境治理合力,确保城市环境整治成果不断得到巩固。
(二)推进精品道路创建。按照“两纵两横、四路合围”的布局,进一步深化市心路、金城路、博奥路、奔竞大道四条道路的精品示范路创建工作,全力将四条道路打造成为省市精细化管理的标杆道路。并以精品示范路为引领,通过分类管理、分布推进的方式,切实提升全区街容面貌整治水平。
(三)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围绕“打造法治建设示范区,更高水平推进区域治理现代化”目标,按照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方向,更大范围整合执法职责,优化配置执法资源、整合优化机构职能体系,健全执法协同机制,推动形成职责更清晰、队伍更精简、协同更高效、机制更健全、行为更规范、监督更有效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新格局。
(四)强化保洁分级管理。在深入推进“一把扫帚”保洁改革,全面清除市政道路保洁盲区盲点的基础上,按照分级管理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全区市政道路保洁等级划分,并紧扣市级最新标准,以机械化、精细化作业为方向,全力提升道路清扫保洁模式,提高道路保洁水平。
(五)完善公厕管养体制。按照“部门牵头属地负责”和“谁建设谁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厘清全区各公厕的管养责任,并按照分类管理的要求,建立完善景区公厕、城市公厕、农村公厕等不同类别公厕的管养标准、资金标准。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厕管养的监督、考核机制,全力加强对公厕管养的常态化、规范化监管,不断提升公厕管养质量和水平。
(六)推进智慧系统建设。在不断深化市容AI系统、工程车大数据研判系统等现有智慧化系统应用的基础上,聚焦机动车违停、出店经营、占道堆物等九大应用场景,按照全线上、快速办的要求,全力推进非现场(非接触性)执法改革试点。依托“萧城管.新数智”应用实验室,针对地下空洞安全隐患治理、城市运行安全及城管执法领域的热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大探索研究力度,着力以数字化手段推进破难解题。
作者: 编辑:陈茜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