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探索发展“先锋路径”
更新时间:2021-12-31 14:52:31 内容来源:区总工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立足新发展阶段,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萧山区把推进产改纳入“一盘棋”,已培育各级产改试点企业共61家,其中省级试点企业2家、试点镇街1家,市级试点企业7家,培育试点镇街1家、园区1个,形成上下协同、多点联动、各具特色的产改先锋矩阵。7月,承办深化新时代浙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推进会暨非公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动员部署会,萧山区作为区(县、市)代表作交流发言。
一、政治吸纳+宣传引领,用身边故事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围绕习近平同志对传化集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批示十周年,引领产业工人“同舟共济 共谋发展”。举办演讲比赛、征文大赛等活动,讲述产业工人的奋斗故事,点亮理想信念这盏明灯。聚焦优秀产业工人群体,扎实开展“推优入党”,每年吸收300名产业工人入党。目前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总数已占全区新发展党员总数的30%以上,“两代表一委员”中的人数占比也稳步提升。今年发布的120名区级劳模,非公企业一线职工占比67%。紧跟动态宣传,开设“萧山工匠”视频专栏,萧山融媒体矩阵进行同步主题报道。
二、规划+培育+比武,匠心育人提升技能素质。一是统筹人才培养规划。主动对标产业布局,在全区中职学校开设20余个专业,形成专业对口匹配产业的发展格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产业工人培养模式不断优化。“现代学徒制试点”有效推进,首批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正式启动。17家非公企业首批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备案,现备案企业已达32家,备案企业数为全市最多。二是稳步推进培育行动。启动“产业工人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明确8家新制造业企业为全区首批“产业工人培训基地”、4所中职学校为“未来工匠培育基地”。运作“匠心学院”,每年培养百名工匠型人才、千名应用型技术骨干、万名一线专业产业工人。指导24家企业开展线上技能培训工作,涉及培训项目43个。全域综合试点靖江街道构建“靖工美”品牌职工技能培训体系。三是开展特色竞赛比武。在全市首开民航维修、CAD机械设计等比武项目,推出工业机器人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网络安全等新兴比武项目。今年开展各级各类职工技术比武113场,带动岗位练兵20余万人。组织带领产业工人在亚运三馆、“22688”交通工程等“三重一新”示范工程建设中奋勇争先、贡献力量。
三、服务+援助+帮扶,暖心举动传递民生温度。一是提供便捷服务。打造“人才房+公租房+蓝领公寓”相互结合、“实物配租+货币补贴”相互补充的多层次产业工人住房保障体系。提升基层文化服务的品质和效率,丰富产业工人精神文化生活。完善重点产业园区卫生服务资源配置覆盖。增设专线,保障产业工人“公交+”出行。二是特惠重点人群。开设“东方法学讲堂”,成立调解委员会,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调解服务。简化农民工讨薪法律援助程序,开启援助绿色通道。开展“四季如春”就业援助行动。三是精准困难帮扶。对企业就业在岗职工进行失业风险等级分级,落实“一对一”帮扶。搭建助力规范完善就业服务的余缺职工共享服务平台,聚焦实施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产生的就业岗位需求,关心关注困难企业的下岗人员、待岗职工,共享年龄、学历、工种、技能水平等信息,为83家企业线上匹配闲置岗位3000余个。
四、党组织+工会+志愿队伍,以资源整合扩大覆盖面。一是“党工共建”抓规范。突出抓好辖区范围已建党组织非公企业工会组织建设。推动已建党组织的单位实现工会组织全覆盖,目前全区767家建立党组织的企业工会组织覆盖率达97%。狠抓建会流程闭合回路,推动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引导非公企业加强民主管理,保障产业工人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二是新领域建会求突破。针对新业态领域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用工情况复杂多样的特点,通过引领建、联动建、区域建等多种模式,有效根治建会入会顽疾。截至目前,推动1738家单位建会,发展会员48200人。其中,新建快递、物流、互联网、民办学校、民办医疗机构工会组织112家,发展会员10710人。三是“三大员”队伍强保障。组建起志愿者队伍,包括以成员单位业务骨干为主点改革政策宣传员,以企业一线产业工人、劳模工匠为主的改革落地观察员,以工会干部为主的改革推进指导员。
五、培训+监管+助力,科技赋能跑出“数字产改”加速度。一是网络课程支撑。开展专业数字化培训,德意网络学院接入互联网公共课程,传化集团设立“传学堂”在线学习平台,“恒逸大学”集成“产业讲堂”和“精益课堂”学习视频资料,帮助产业工人内部在线学习。二是智慧系统运用。加强非公企业安全生产“后标准化”监管,建立健全标准化评审和达标企业运行质量抽查制度,深化智慧用电监管系统深度运用。三是线上平台助力。推广“亲清在线”“杭工e家”等线上平台,帮助提升办事效率。利用“西湖先锋”等党建新应用,推动非公企业产业工人党员组织生活上云上线。探索“一屏掌控、移动开展、灵活协商、全域可视”的“云协商”模式,打造工资集体协商“云协商”应用场景,线上服务企业161家,覆盖职工3.2万人。
作者: 编辑:陈茜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