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2021理论学习专题 > 部门篇 > 正文

团区委理论中心组关于快递小哥访谈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1-12-31 14:51:37    内容来源:团区委理论中心组   

一、跟班学习记录

(一)站点基本情况

顺丰速递蜀山营业点,位于杭州市萧山区亚太路88号三鑫鞋业楼下。每天派件量约一万多件。

(二)快递小哥工作记录

跟班学习时间:2021年11月29日08:00—20:00

跟班地点:杭州市萧山区快递小哥姓名:袁威                  

1.基本信息

袁威,男,顺丰快递的收派员,负责蜀山街道朝阳片区,从事快递行业三年。每天早晨6点起床,穿衣洗漱,6点半左右出门。七点半左右到达站点开始分拣出仓,中午不休息,工作到晚上七八点。每天工作时间在10-12小时,派送量在400件左右。

2.工作记录

07:30—08:00整理滞留件,出仓;

08:00—08:30领取当日货物,分件、扫描、出仓;

08:30—12:30送快递、收快递;

12:00—12:20午餐;

12:00—19:30送快递、收快递;

19:30—20:00整理货单。

(三)跟班学习感受

看似简单的工作,细微之处见精神,微小之中有洞天。

吃过的苦强健了他们的“筋骨”,这些城市的无名英雄们,当我们未苏醒时,他们忙着卸货、分拣、录入信息、配送;当我们已沉睡,他们仍在整理货单,数年如一日地奔波在风雨里,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用一个人的辛苦,换来千万人的方便。他们是新时代的建设者和劳动者,他们是努力奔跑的追梦人,他们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每座城市都因梦想而闪亮,向奋斗者致敬!

二、快递小哥深访报告

访谈时间:2021年11月30日 访谈地点:杭州市萧山区 

被访者姓名:袁威                访谈人:倪杰超                  

(一)基本信息

袁威,男,35岁,高中毕业。安徽阜南人,已婚。住在蜀山街道曹家桥。目前从事快递行业三年。每天平均工作10小时,派送量在300-400件之间不等,月收入平均8000元/月。

(二)人物故事

秋的杭州气温逐渐转凉,夜晚的温度更是降至几度,但有这样一群人,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奔走在各大商圈,只为将那一件物品安全、快速地递送给客户,他们有个统一的名字:快递小哥。

袁威以前不是快递小哥,在这之前的工作是纺织厂的一个工人。为什么选择跳槽做一个快递小哥,用袁威自己的话讲就是“时间比较自由”。偶尔有几天回老家,或者自己有什么事情,也可以请假。另一个原因就是来钱比较实在,每天跑了多少单,大概有多少收入心理都有底,踏实。“多付出就能多挣钱,不像之前在厂子里,效益好的话,老板多给点,效益差,几个月不给钱也是常有的事。”袁威如此说道。

袁威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不是很擅长与人沟通,但是他方向感很好。做一个快递小哥,在城市里穿梭寻找最佳的线路,他总有自己的合理安排。

“我跟别的小哥不一样,并不是说追求一天内多送几件,我一般是固定的时间点去固定的小区。这样子一来,小区的保安、大爷大妈都跟我蛮熟的,知道我每天九点钟、下午五点钟要去他们小区,很多寄件的老客户就会养成习惯。”

送了三年快递,袁威努力地改善家里的生活。袁威的老婆是袁威的老乡,以前跟袁威一起在厂里上班。后来觉得快递小哥工资高一些就辞职出来了。他和老婆两个人原来租在蜀山街道曹家桥的农户家里,一共就一个房间。今年曹家桥拆迁掉了,他们换了一个套间,把老家的孩子也接到了萧山一起住。“现在每个月能赚个6到7千,我老婆有个四五千,两个人每个月还能省点下来给孩子以后上学。我们想以后能在萧山买个小房子,让孩子在这里读书。”

夜晚是静谧的也是喧闹的,人们在此刻终于卸下伪装,摘下面具,坦诚地面对自己的情绪。为了能多赚点钱,袁威还兼职跑一点外卖订单。“反正就是手机下载一个APP,晚上有时候下班早就接两单,闲着也是闲着。”

夜间是烧烤接单的高峰期,袁威已经习惯了在这个时间段往返于小区和烧烤摊之间。“这个小区里住了很多年轻人,经常在半夜点烧烤。我送餐的时候经常能看到在家里加班码字的人、写代码的人。地铁朝阳站的末班车是十一点半左右,十一点半到三点,是生意最好的。”

在夜晚,袁威比别人看到了更多融化在夜色里的生活。

这个小区的一楼住着一对老人,他们女儿在美国,儿子在广州。老两口腿脚不便,平时去菜场、卫生院都比较困难。袁威是在一个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他们的,那天是袁威早上刚出班,载着慢慢地快递件开进小区,看到老奶奶在小区道路上摔倒了,袁威连忙下车扶起。一番询问后,袁威得知,老奶奶姓赵,她是想早上去卫生院配高血压药。但是腿脚不便又没有办法必须得去,不小心摔倒在了小区里。“还好是在小区里,要是在马路上可怎么是好。”从此以后,袁威承担起了赵奶奶夫妻俩每个月买血压高药的重任。“反正也就是过两个路口,我每天送快递都要路过。”一来二去,袁威跟卫生院的全科医生也熟了起来。医生知道快递小哥的时间宝贵,她让袁威上午把赵奶奶的病历本带过去,下午她把药配好放在传达室,袁威路过卫生院就可以稍走。

善良,不是因为你做了多么惊天动地的事,而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体现的。

出门在外永远不可能没有意外,哪怕几十万分之一,发生了就是百分之百。大多快递小哥都可能遇见过自己的座驾在送单中途出现这样那样的故障,尤其在夜晚更是孤立无援。

袁威是个快递老哥了,他每天睡觉前都会在快递小哥群里看看大家的消息和其他小哥交流配送情况,突然有一天看到有名小哥在群里发布求助信息称,自己在送单途中,突然电动车不走了坏在路边,请求附近快递员帮助。

袁威看到事发地点距自己家并不算远,虽然已经是凌晨1点钟了,但看到这样的求助信息,袁威依旧毫不犹豫地穿上衣服带上工具骑行过去帮助同行,他说:“曾经我跑单时也有一个快递小哥这么帮助过我,我只是想起那个当年的我。”谈笑间袁威便开始帮那名求助的快递小哥检查起了车辆,大约几分钟,袁威从自己车上拿出一根线安装在对方车上,打开开关,通电,车轮转了。求助的小哥再三感谢后便继续去送单了,而袁威也骑上车安心回家睡觉了。

“我们虽然是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但是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使命和担当。”袁威坚定地说,“我也想做一些正能量的事情,我相信我们快递小哥联合起来,也是一股庞大的力量。”他所在的蜀山片区,成立了快递蜀黍团队。这是一个由属地派出所牵头,蜀山片区的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组成的一个集体。利用快递小哥、外卖小哥在马路上随时巡查的优势,为公安机关破案提供线索。袁威也加入了这个群。“这个群里很多内容,平时如果有小偷啦,有老人孩子走丢啦什么的,他们都会在群里说一下,我们在路上跑,见的人多,帮忙留意一下,举手之劳罢了。”

这是个小事儿,举手之劳,但这是个大事儿,暖心而感人。

袁威相信,快递小哥,应该用实际行动履行着自己的社会责任,相信善良从不会缺席,服务也绝不会被稀释。只要肩负着责任与担当,善良便能栖息于此。

四、工作思考

问题:

1.职业保障不健全:一方面,大部分“快递小哥”无合同和社保“护身”。调研显示,除了几家直营型快递公司外,大部分快递公司用工存在不规范现象。公司与“快递小哥”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纳“五险一金”已成为快递行业“公开的秘密”。另一方面,“快递小哥”工作强度大,劳动报酬权和休息权得不到完全保障。快递公司实行的是“底薪+提成”的计件薪酬模式,“快递小哥”每天工作时间基本都超过10小时,遇上“双11”等网购高峰期,甚至要通宵工作,大多数没有加班工资。另对宁波北仑某快递公司的统计表明,仅4.5%的“快递小哥”每月有5-6天的假期,52.3%的“快递小哥”每月只有1-2天假期。“5+2”“白加黑”“四季无休、三餐不定、两腿不停”是他们的工作常态。这些都明显违反了《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权益维护难度大:由于绝大多数快递青年知识层次、职业认知、法律意识等素养总体较差,很多人不清楚自己是否签订过劳动合同,是否缴纳了“五险一金”,甚至对缴纳社保存在一定抵触情绪,认为“只有拿到手里的钱才实在”,自身维权意识比较薄弱。再加上他们没有劳动合同“护身”,一旦与公司发生劳务纠纷,劳动关系就得不到明确,合法权益难以得到维护和声张。与此同时,为了保证或提高市场占有率,大多数加盟型快递公司采取“以罚代管”的方式。只要“快递小哥”遭遇顾客投诉,快递公司大都实行“处罚一刀切”的政策。“快递小哥”找不到申诉反馈的渠道,只能选择忍气吞声,维权处于相对弱势。

3.城市生活品质不高:一方面,“快递小哥”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公众对“快递小哥”的认知还停留在体力劳动、外来务工、学历偏低的刻板观念中,将该职业视为底层职业,对职业的认同度和尊重度不高。另外一方面则是“快递小哥”城市融入较难。受困于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他们在社保、医疗、教育等方面不能享受城市居民同等待遇。在社会交往方面,由于工作时间长、工作流动性大,他们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参与社交活动,难以建立比较稳定的关系圈子,这导致他们与城市生活的疏离感比较强,缺乏积极构建新的城市关系网络的机会和能力。

4.职业发展前景渺茫:调研发现,绝大多数“快递小哥”职业发展的前景并不乐观,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力换高薪不可持续导致了职业发展的“短期性”。身强力壮的体格是他们最重要的从业资本。但是,体力资本会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贬值。到了一定年龄之后,他们不得不面临着被行业淘汰的困境。另外一方面,他们缺乏职业上升通道。大多数快递公司没有建立基层“快递小哥”到管理岗位的晋升通道,没有为他们的发展和晋升预留相应的职业空间。

建议:

1.推动政策措施落地,从源头上维护“快递小哥”群体权益:一是抓好政策的落地落实落细。随着《关于提升快递从业人员素质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抓落地落实是关键。邮政局要切实负起牵头抓总的责任,紧盯目标任务,讲重点、讲协同、讲责任,推动10条措施落地落实落细。二是进一步科学完善“顶层设计”,积极探索既能有效解决快递“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又能让“快递小哥”增强安全意识。同时,未来快递业政策的制定与修改,必须加强对“人”的关注。如加强对综合工时制、对违法违规延长劳动时间的用人单位的追究机制的探索。三是加强行业监管和执法力度。人社部门需加大对快递企业,尤其是基层加盟网点的劳动监察力度。建议坚持劳动保障监察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开展快递从业人员权益维护执法专项行动,督促快递企业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同时,加强对快递从业人员自我维权意识和能力的培育,提高劳动合同对他们的覆盖率,使劳动合同真正成为“快递小哥”权益的“护身符”。四是探索推行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建议将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参加各项社会保障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等作为评价依据,倒逼快递公司增强对员工的劳动保障。

2.加大快递业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快递小哥”从业环境:一是引导快递企业加大对新科技、新设备的投入。建议设立快递价格监测系统,定期发布快递发展指数等,减少低价恶性竞争,并引导快递企业由价格竞争向服务竞争转变。在此基础上,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快递企业加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装备应用,提高信息协同化、服务智能化水平,提升运营管理效率,推动服务模式升级,减缓快递从业人员的工作强度,构建安全支撑体系。二是将快递服务设施纳入政府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鼓励企业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快推进“快递下乡”工程换挡升级,优化推进“快递入区”工程,形成宅递、箱递和站递等方式均衡发展的末端递送格局,实现“最后一公里”高效服务,降低“快递小哥”因延误、丢件、人际交往等引发的投诉率。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强化对快递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管理服务:一是强化行业自律。建议行业协会拟定行业标准,建立完善快递行业准入资格与行业黑名单制度,督促企业依法经营、公平竞争、诚实守信。二是引领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建议行业协会推动快递企业制定员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提升计划,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快递青年的业务水平、服务质量、工作责任心和法律意识,组织符合条件的快递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推行快递青年持证上岗。三是探索“快递小哥”权益维护通道。如探索建立行业协会先行赔付资金制度,由企业会员向行业协会缴纳相应劳动权益保障资金,用于预先支付侵害快递从业人员劳动权益的赔偿。

3.多举措提升“快递小哥”职业认同,积极应对“爆仓”“停摆”现象:一是加快推进快递企业党团等组织建设。针对“快递小哥”的群体特征,建议加快推进党、工会、共青团等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寻找“最美快递员”等活动,增强企业凝聚力,提升社会对快递青年的职业认同度;注重员工关怀,实现“以薪留人”和“以心留人”相结合,提升快递青年的职业归属感。二是建立完善“快递小哥”多轨制发展通道。引导快递公司改变重“数量”和“使用”、轻“价值”和“培养”的用工理念,建立与完善“快递小哥”职业晋升通道,并配之以职业培训体系、绩效考核机制和创业创新通道等,实现其职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在权益维护、心理疏导等方面为快递青年提供精准帮扶。

 


作者:  编辑:陈茜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