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2021理论学习专题 > 部门篇 > 正文

萧山区残疾人社区康养服务需求及供给现状调查研究

更新时间:2021-12-31 14:45:34    内容来源:萧山区残疾人联合会理论学习中心组   

【摘要】:

目的:了解萧山区残疾人社区康养服务需求及供给现状,发现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可行性对策。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社区残疾人及残疾人社区康复站进行调查。

结果:社区康养服务需求与供给不匹配;康养技术和服务人才短缺;康养服务资金投入不足。

结论: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建立残疾人社区康养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社区康养服务数字化建设;加强社区康养服务队伍建设;加大政府对社区康养服务的政策支持,是促进我区残疾人康养服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社区康养;残疾人;现状;调查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路径

(一)研究背景

截止2021年10月31日,萧山区有持证残疾人36704人,涉及8.85万家庭人口,总量位居全省各区县(市)第一。因对机构托养不习惯、费用贵、服务差、入住难、受限制等原因,35936人选择依托社区和居家生活,占残疾人总数的97.91%,其中重度残疾人11867人,占比33.02%。残疾人大多为行动不便或生活不能自理,属于生理性和社会性双重弱者,需要依赖他人照护生活,对医疗、康复、护理、生活照护的需求庞大而迫切。根据2021年萧山区残疾人动态调查数据显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21013人,占57.25%,其中有康复医疗需求的1742人,有康复训练需求的1018人,有康复护理、心理服务和康复指导等需求的17409人,有辅助器具需求的844人,残疾人康养需求大,且逐年增加。萧山残疾人中老龄化比例高,60岁以上残疾人占57.72%;而随着家庭功能的弱化,传统的家庭照护功能正受到严峻的挑战。根据萧山区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区平均每个家庭人口只有2.41人,且空巢化、独居化趋势明显。残疾人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矛盾的日益突出,更加凸显了社区康养的重要性。根据统计萧山区康复机构少,专业康复人才缺乏,社会及政府对社区康养没有足够的认知和重视,使社区和居家生活的残疾人得不到很好的康养照护,不能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和照护需求。

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准,是提高残疾人生存质量、生活质量,增强残疾人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的关键。本次调研从残疾人社区康养需求和供给现状入手,进一步了解本区残疾人社区康养需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剖析问题原因,提出可行性对策,为萧山区残疾人社区康养服务体系建设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为实现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研选取的对象为萧山区瓜沥镇持证残疾人和全区23个残疾人社区康复站。瓜沥镇是本区最大的、残疾人数最多的镇街,截止2021年10月,共有残疾人5494人,其中重度残疾人1843人,占33.55%。通过深入残疾人家庭开展有针对性的康养需求问卷调查,结合对全区23个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及康复机构业务负责人的问卷调查及访谈,全面了解社区残疾人康养服务需求及供给现状。

调查问卷根据国家卫健委[2020]24号文件中《关于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居家医疗服务参考项目和中残联《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表》的内容,研究分析残疾人社区康养服务相关测度指标,并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医疗、康复训练、康复护理、生活照护、心理服务、辅具器具等六块共40项内容。

二、结果与分析

(一)萧山区残疾人社区康养服务需求调查结果及分析

1.基本情况。本次共调查瓜沥镇残疾人5426人,发放调查问卷5135份,回收5135份,有效问卷5076份,有效率98.8%,确认有社区康养需求的3125人,占瓜沥镇残疾人总数的56.88%,由此可见残疾人对社区康养的服务需求很大。

表1残疾人社区康养服务需求调查人员基本情况


2.社区康养服务需求。通过对有康养需求的3125份调查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归类、统计,共有6719项服务需求,平均每人2.15项,说明残疾人康养需求大且呈多样化,而且年龄越大、自理能力越差,社区康养的需求越高。分析发现6大服务需求中基本医疗、康复训练、生活照护的需求人数最多,分别占76.32%、54.97%和52.86%,分析与残疾人身体状况差、慢性并发病多、经济困难、行动不便有关。调研小组进一步对社区康养整体需求内容进行了分析,发现40个服务项目中上门诊疗、生活自理训练、日间照护、运动训练、健康咨询等5项需求较高,残疾人社区康养服务建设中需优先考虑提供需求较高的服务。

表2萧山区瓜沥镇残疾人社区康养服务需求统计表

(二)萧山区残疾人社区康养服务供给调查结果及分析                                                                                                  

1.基本情况。本次共调查了23个残疾人社区康复站,覆盖全区22个镇街,每个社区康复站均按照省级标准建设,其中依托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15个,依托民营康复机构建设3个,依托残疾人之家、托养机构建设5个。通过服务供给调查问卷及访谈的形式,对社区康复站的康养专业人员配置、康复场地及设施配置、康养服务项目供给等方面进行了调研,以期更加深入的了解残疾人社区康养服务的供给现状。

2.社区康复站康养专业人员配备。调查发现,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的社区康复站因受机构编制的制约,康复医生大多为全科医生或针灸推拿医生兼任,专业的康复医生很少。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等专业服务人员中,85.32%由基层医务人员经过短期培训上岗,大多数人缺乏对现代康复知识的了解,未能掌握常用的社区康复技术[1],护理员基本为社会人员直接招聘上岗,且年龄大都在40-60岁,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的护理及照护知识,影响工作的有效开展。

表3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康养服务专业人员统计表

3.社区康复站场地及康复设施配置。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23个社区康复站中场地面积基本在80-200平方。康复设施基本以区残联配送的基础性康复设施为主,如训练用阶梯、PT床、下肢功率车、磨砂板、电脑中频、电针仪等等,自行配备的康复训练设备较少,康复评估、言语训练、认知训练等设施缺乏,导致康复服务开展的局限性。在调查中发现2个民营康复站的配置都比较完善,场地达1500平米左右,康复设施都配有智能化、信息化的设施。

4.社区康复站康复服务供给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3个社区康复站共为5326位残疾人提供10025项康养服务,平均每人享受服务1.88项。全区有康养需求的人数为21013人,现实际服务覆盖率为25.35%,服务人数远远低于需求人数。社区康养项目中基本医疗及康复训练服务最多,而居家护理和生活照护开展很少,主要是区残联与卫健合作,将社区康复与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结合有关。康复训练中针灸推拿、理疗康复提供最多,运动训练、作业治疗、言语等康复训练开展较少,不能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与专业康复人员缺乏有关。

表4社区康复站康复服务供给统计表

三、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社区康养服务需求与供给不匹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残疾人对社区康养的需求越来越高也更加迫切,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残疾人有康养需求的占56.88%,涉及基本医疗、康复训练、康复护理、生活照护、辅助器具、心理服务等多方面。而实际在全区23个社区康复站现享有康养服务的残疾人是5326人,占残疾人总数的14.51%,且现在提供的服务以基本医疗、针灸推拿和理疗康复、辅具适配为主,运动、作业、言语、认知等康复训练,居家护理、生活照护等服务未能很好开展,特别是针对社区重度残疾人的照护服务短期,远远不能满足社区残疾人的康养需求。

(二)社区康养技术和服务人才短缺

调查发现,社区康养服务人员收入水平低,职称晋升困难、职业前景模糊,社会地位低,专业人员不愿进入此行业。萧山区现有持证残疾人36704人,而专职和兼职康养专业人员只有160人,服务结构比为230:1,康养服务人员缺口非常大。且现有康养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康复和护理等培训,服务能力不强,无法为有社区康养需求的残疾人提供专业、有效的服务。如果政府没有在这些方面有较大的投入和政策支持,难以解决当前的困境。

(三)康养服务资金投入不足

残疾人社区康养服务的开展现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由政府主导,依赖政府的建设投入和购买服务,针对残疾人社区康养的政府补贴和政策支持缺乏。现我区支持残疾人社区康复的补助文件是【2019】21号《杭州市萧山区残疾人社区康复规范化建设文件(试行)》,补助标准是40元/人.次,包括社区康复和入户康复服务。40元/次的上门康复服务经费,对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机构来说,交通+专技人力成本+设施成本,补贴经费太少,服务成本远远大于补助标准,残疾人社区康养是民生工程,而残疾人更是经济困难人群,服务时不可能额外收取费用,导致康养服务资金投入不足,各机构及社会力量没有参与服务的意愿和积极性。

四、萧山区残疾人社区康养服务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残疾人社区康养服务体系

服务体系建设是体现机构服务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2]。残疾人社区康养服务是一项新的服务模式,还没有成型的、有效的专业服务体系可参考,导致服务开展不规范。建立残疾人康养服务体系,一是要明确残疾人社区康养服务的内涵、服务项目、服务标准、供给主体、供给机制和供给方式。二是明确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准入标准,包括服务场地、康养设施、人员配备等要求。三是明确政府对社区康养服务机构的监督、指导和考核。形成规范化、标准化、操作性强的服务体系,保障康养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二)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职责和定位

残联是群团组织,系统内部严重缺乏开展残疾人康养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而随着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的不断增多,社区康养服务需求必将是一个庞大的人群。必须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养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掘市场在社区康养服务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整合各方资源,扩大服务供给对象,激活社区康养服务这个潜在的庞大市场,在政府的引导下健康发展。一是政府牵头,部门合作,整合残联、民政、卫健、教育的政策、技术、人才、资本、数据等资源,如残联的社区康复服务、民政的养老服务、卫健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教育的送教上门服务等,统一制定萧山区社区康养基本服务制度和补助政策,服务对象包括老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等,同时可避免服务人群重复享受残联、民政等部门补助政策的弊端。二是放开康养服务市场,政府以政策为导向,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优质的民营康复机构和社会力量,推动社会力量介入康养服务,加强引领,培训示范机构,构建灵活、互补、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康复服务供给体系,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三)加快推进社区康养服务数字化建设

利用互联网手段,将互联网技术、智能产品融入到社区康养服务过程中,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建设医疗、康复、护理、生活照护、辅具服务、心理健康等相衔接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康养服务体系,是提高社区康养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方法,也是社区康养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区残联2021年在瓜沥镇试点,通过建立社区康养智慧服务平台、为重度残疾人配备居家康养智能化设施、建立智能管理档案、制定规范化服务标准、配备专业服务团队、定制个性化康养服务方案、建立在线监督评价体系等方式,实现社区康养服务对象数字化管理、预约、评估,服务项目信息化管理,服务质量在线实时评价和监督等功能,通过对瓜沥镇3125位残疾人的试点使用,康复效果和康复满意率显著提升,实现数智化服务新突破,为社区康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探索方向,下一步区残联打算在全区进一步推广使用。

(四)加强社区康养服务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是开展社区康养服务的有效保障。我区基层社区卫生机构是残疾人社区康养服务的主力军,康养技术队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非常匮乏。一是加强从业人员康养技能的培训,并将培训覆盖到民办康养机构,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区残联于今年10月份已依托瓜沥邻家联合康复医院建立了残疾人社区康养技能培训中心,明确了培训对象及内容、组建了培训师资队伍、编写了培训手册、建立了培训考核和反馈制度,接下来将对社区康养队伍进行全面的培训。二是政府牵头,以定向培养的方式,与康复医学院校合作,为萧山区培养一批优秀的社区康养专业人员。与上级康复医院建立指导合作,定期派专家对社区康养机构进行技术指导,不断提高专业人员业务技能。三是在社区康养服务中,生活照护和基本护理的需求越来越高,建议人社部门尽快建立我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认定和持证上岗制度,规范养老护理服务市场。四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待遇,提供充分的职业发展和能力提升空间,减少人才队伍流失。

(五)加大政府对社区康养服务的政策支持

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在社区康养服务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可通过提供政策、资金补助、税费减免、免费提供场地和设施等措施来支持服务的供给。社区卫生“六位一体”(指集社区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于一体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服务模式中,包括社区康复服务,面对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发展与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的社区康养模式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服务途径[3],可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深入结合,以签约医生为中心,建立康养服务队伍,对他们进行康养相关知识培训,政府在签约服务经费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康养服务经费投入,可经济、方便快捷开展社区康养服务。政府购买服务,对解决社区重度残疾人康养服务是项重要的改革,对社区力量介入残疾人康养服务事业具有推动作用[4]。我区残疾人社区康养服务的补助标准为40元/人.次,包括社区康复训练和居家上门康养服务,补助资金远远低于服务成本,大大降低了各机构的服务积极性。在调研时发现周边区县如钱塘新区,2021年9月出台了《钱塘区“家医助残”项目实施方案(试行)》,明确残疾人上门签约、康复评估服务补助标准为60元/人.次,上门家庭康复服务补助标准为100元/人.次等。加大政府对我区残疾人社区康养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康养服务补助标准,促进我区残疾人康养服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孙启根.抓紧社区康复人才培训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J].中华物理学与康复杂志,2001,23(1):6.

[2]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会调研部.北京市民办残疾人职业康 复机构运行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0,4:56-64.

[3]刘潇涵,刘壮,马红,等.山东省农村社区康复发展调研报告[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22):114-117.

[4]王桂芳,黄日添,刘世文.深圳市龙岗区社区重度残疾康复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4):296-299.

 


作者:  编辑:陈茜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