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住房公积金助力共同富裕的研究报告
更新时间:2021-12-31 13:58:21 内容来源:公积金萧山分中心理论学习中心组
近年来,公积金萧山分中心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指导下,贯彻落实“强化管理、规范运作、提质增效、优化服务”的理念,抓牢杭州城市大脑建设契机,全力提升“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接下来,分中心将把保障广大职工住房问题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起点上再启航、抓落实、作部署,着力打造“浙里安居”金名片,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现将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现阶段特色亮点
(一)保刚需、遏投机、量增质优平稳发展
一是信贷态势稳发展。近年来,我区公积金贷款业务稳步增长,截至2021年11月底,分中心累计向61883(不含贴息)户家庭发放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266.55亿元,保障职工住房面积677.25万方,贷款余额173.21亿元,我区住房公积金信贷市场呈现量增质优、平稳发展态势。
二是保障刚需遏投机。分中心以“保障刚需、遏制投资、打击投机”为原则,在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进一步向刚需购房者倾斜,鼓励购房者的正向需求,重点支持中低收入职工购房贷款,坚持民生优先。2021年1-11月的贷款发放中,首次申请公积金贷款的占比达75.52%,中低收入职工占97.61%,极大的保障了刚需家庭购房需求。
三是增加收益促发展。2021年1-11月,全区住房公积金实现业务收入4.10亿元,其中贷款利息收入3.84亿元,实现增值收益1.46亿元,资金运营收益的显著提升,对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支持大幅度增加,住房公积金服务地方经济,贷款风险准备金余额 65851.96 万元。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除按规定提取风险准备金外,其余全部上交区财政,专项用于全区城市廉租住房建设,已累计上交区财政5.28亿元,在促进民生改善发挥了特殊作用。
(二)广宣传、强维权、建缴动力持续增强
一是统筹资源,增强扩面凝聚力。从2014年起,将住房公积金建制情况纳入区委区政府对各镇街场、平台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组建协管员队伍,每月对完成情况进行反馈,有效推进建制扩面工作;充分利用社保、市场监管等多部门信息数据,采用与养老保险进行比对的办法,重点对拟上市企业、百强企业、高质量领军企业进行催建公积金,规范缴存单位缴存行为;2016年,重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公积金建缴工作,通过近三年努力,目前我区编外人员公积金建缴已基本全覆盖;2018年,着力助推村社区干部建缴公积金,目前全区400多个行政村、社区干部均已缴纳公积金,保障了基层村社干部公积金建缴需求;今年以来,分中心将百强企业公积金建制覆盖率纳入镇街公积金建制扩面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中,提高基层干部对公积金的认识,形成稳固有效的扩面网络。
二是广泛宣传,增强政策影响力。近年来,分中心构建多元化宣传体系,不断提升制度影响力和政策知晓度。通过分中心网站、微信公众号、科普宣传栏、《萧山日报》专版专题、委贷银行网点屏幕等平台,持续宣传公积金惠民政策。在公交车车身、地铁一号线湘湖站、地铁二号线人民路站等投放硬广,在镇街村社区的各个宣传栏张贴海报。在各个平台发表多篇稿件,今年,有两篇被“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录用,其中《杭州市萧山区打造公积金智慧服务新模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录用。加大镇街宣讲力度,制作完成单位宣传片,用于公积金政策宣传以及电梯短视频投放。此外,与海康卫视的对接,将微官网中的服务网点、合作楼盘信息纳入农行的城市大脑建设。
三是加强维权,增强制度吸引力。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制度规范,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按照上级部门“双随机”要求,配合市中心开展缴存执法专项检查,督查相关企业规范公积金建缴行为,加强公积金信访投诉案件执法力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特别是在我区市北区块退二进三过程中,多家企业涉及公积金补缴群体上访工作,分中心对乐荣电器、东岱珠宝等企业涉及的公积金未缴、少缴案件进行执法,在与所属主管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与企业及上访职工充分沟通协商,最终化解公积金上访案件,推动企业建立或扩大公积金建缴范围。今年以来,分中心采用信访预警机制,将群体性信访事件纳入考核,将沟通协调工作做在前,有效防止群体性信访事件的发生。
二、问题短板
1.公积金覆盖面有待扩大。非公企业作为建制扩面的重点领域,存在建制率低、推进工作缓慢的难题。部分重点企业缴存意识淡薄。部分企业认为缴纳公积金会增加用工成本和压力,不愿意建制,故目前公积金缴纳人数仅占社保缴存人数的39%。
2.资金流动风险亟需重视。一方面,贷款需求上升。由于近来萧山楼市火爆,职工购房愿望强烈,2021年1-11月贷款申请户数达4567户,申请金额25.48亿元,同比增长9.57%、8.56%,贷款需求旺盛。另一方面,资金短缺压力凸显。截至11月底,我区职工公积金存贷比已达108.09%,资金缺额60亿元左右,其中向杭州市公积金中心调剂资金超过30亿元。今年1-11月发放贷款37.54亿元,但未放贷款超12.31亿元,影响房企回款和个人贷款。
3.公积金执法力度有待加强。一是部门联动有所欠缺。目前,我区仍未形成系统的执法信息网络,缺乏与社保、工会、劳动监察等相关部门的联合执法经验,没有系统梳理执法范畴、共享数据,导致执法覆盖面不够广,执法效率不高。二是执法力量较为紧缺。目前分中心持有执法证的人员共有11人,但是实际执法专岗仅1人,其他多为窗口业务人员,执法力量薄弱。同时,执法手段存在软肋,惩罚措施不够,《公积金管理条例》只规定罚款以及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未有其他惩罚性手段,导致许多单位和职工认为公积金制度是可建可不建的。三是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公积金相关法律条例不够完善,导致企业不缴漏缴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信访投诉件逐年上升。且公积金违法行为没有追诉期,历史积累问题较难得到解决,容易使企业产生侥幸心理,增加违法概率。今年1-11月,信访件总数513件,涉及职工投诉单位违反住房公积金条例规定行为45件,占8.77%。
三、今后五年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工作举措
今后五年,分中心将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使命任务,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继续立足“房住不炒”定位,围绕“浙里安居”任务要求,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努力扩大公积金制度受益范围,支持职工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强化风险安全管理,努力提升服务水平,推进我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做出新贡献。
(一)发展目标
——未来五年,新增建制职工总数30万人,到2025年底,正常缴存职工达到30万人,占养老保险缴存人数的50%左右;以百强企业、领军企业等非公经济组织为重点,持续推进建制扩面工作。
——未来五年,住房公积金归集额计划以每年平均10%左右幅度递增。到2025年底,全区累计住房公积金归集总额达544亿元,归集总余额达156亿元。
——未来五年,计划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25亿元,到2025年底,全区累计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达到373亿元以上。
——建立个人住房贷款、提取的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加强贷前、贷中和贷后管理,贷款逾期率控制在0.02%以下。
(二)主要举措
1.着力纵深推进,扩面精度再增强
一是挖掘归集扩面“新潜力”。为了让更多职工享受到住房公积金制度红利,分中心将精准扩面,利用社保数据比对情况,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探寻归集扩面新的增长点,特别是提高非公企业的建缴率。在巩固现有缴存单位的基础上,以百强企业、领军企业为重点,加大宣传力度,主动走访,督促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对有意向建缴公积金的企业派人员上门指导,帮助建缴,加强制度覆盖率。
二是增强依法缴存“主动性”。坚持“宣传、执法、信用”三位一体和“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定期开展公积金政策专题特色宣传,运用信用约束、行政调解等措施,增强全社会特别是企业的合规缴存意识。对未及时缴存单位进行分类管理,利用数据分析,获取系统支持,有效推进催缴工作。同时,加强投诉维权执法,持续跟进公积金重点信访投诉案件的处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2.着力强化管理,服务管控再推进
一是严加管控力求“零风险”。有效防控“骗提”“骗贷”风险,加大购房行为核查审查力度,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内外结合的监管体系,保障资金运行安全顺畅。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纪委等多部门的监督检查,积极落实信息公开工作,提高公积金管理透明度。严格落实日常科室内部审核,加强住房公积金内部审计稽核监督,全面梳理业务流程,找出关键节点,厘清责任边界,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同时,加强贷款逾期催收,通过短信、电话、律师函、上门催收等方式催收逾期贷款,降低贷款风险。
二是开展基层服务“聚民心”。发扬“志愿服务”精神,让“送政策上门”服务成为新常态,与房产公司合作,在部分楼盘开盘时工作人员亲赴现场进行贷款业务宣传和政策问答务;每年选择部分企业,归集科工作人员上门为职工提供“代办”服务,为企业和职工“跑腿”,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让公积金政策深入人心;同时,深入镇街、平台组织企业进行公积金政策宣讲,保障职工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3.着力优化服务,数字赋能再提速
一是适应新常态,提高“网办率”。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部门信息共享,及风险防控、强化横向融资、避免流动性不足风险。健全“城市大脑”建设,大力推进“简化办、网上办、就近办、自主办”,全省公积金一体化、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杭州公积金综合服务平台、公积金电子影像档案系统等项目建设。引导办事群众从到“实体大厅”向进“网上大厅”转变,以“无窗口化”改革推动“零跑”办事的政务服务转型升级,着力打造“指尖上的服务”。后台专人提供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实时在线审批等服务,联合相关部门推动“数据共享”,制定“一键式”办事指南,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努力实现政务服务“零距离”,群众办事“走新路”。
二是聚焦新形式,提升“满意度”。继续精简业务办理流程及材料,持续推动减环节、压时限、提效率,强化线上线下融合,推进不动产抵押权网上注销登记,改善客户服务体验。全面推行贷款业务影像化处理及无纸化业务流转,逐步实现业务系统与公积金档案系统的无缝链接,使电子档案与核心业务系统数据双向共享,提高业务办理效率。
作者: 编辑:陈茜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