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2021理论学习专题 > 部门篇 > 正文

强根铸魂、守正创新,持续激发企业党建内生动力

更新时间:2021-12-31 13:52:32    内容来源:区国资经营集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高质量机关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研究

习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区国资经营集团党委始终突出强调党建引领作用,持续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两大作用”,逐步探索和建立完善具有国资特色的党建工作体系,全面领导和推动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一、集团发展现状

杭州萧山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杭州市萧山区国有资产经营总公司,成立于1993年6月,企业性质为国有独资公司,是萧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领域最主要的投资、建设与经营主体。2020年6月,根据中央和省市区委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求,公司完成全民所有制改制并更名,现注册资本100亿元,主体信用等级为AAA级。集团现有出资企业49家,其中全资企业32家、控股企业6家,参股企业8家;直接管理企业共有21家,业务涵盖新制造、医药流通、健康养老、文创会展、数字经济、旧城改造、道路建设、商贸服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等领域。集团党委下辖1个二级党委、17个直属党支部和2个重点项目临时党支部,共有党员760名。

随着集团的不断壮大和业务领域持续拓展,集团党委立足“把方向、管大局、抓落实”的地位和作用,注重激发党建引领作用。一方面,加强企业发展的顶层设计,逐步理清和明晰了“五大板块、六个产业平台”的发展战略,持续引导和推动企业深化改革转型,致力于打造高质效的国有资产运营管理集团。另一方面,持续加强企业党组织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管理,着力打造符合企业发展要求、彰显企业发展特色的党建工作体系,为企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二、企业党建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集团党委紧紧围绕“强党建促发展”这一工作思路,在领导和指导企业发展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对照新时期、新常态,对照国企改革发展的重大课题,对照高标准和严要求,还存在一些思想上的误区和工作上的薄弱环节。

1.企业党建引领作用还不够明显。一些企业过于强调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备性,而削弱了党的领导,忽视了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导致企业党建工作一定程度上出现边缘化。忽视了国有企业党建在深化国企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党员的巨大推动力量,导致国企党建工作的独特优势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

2.企业党建的总体水平还不够均衡。随着国资整合、企业转型和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近年来,集团基层党组织数量和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依然存在,对集团党委全面提升企业党建整体水平带来了全新的课题和挑战。

3.党员管理教育的手段还不够丰富。党内活动的组织形式单一,无法有效地吸引党员的注意力。对不同群体党员管理教育和监督的针对性不够强。国有企业的党员广泛分布于行政部室、车间、工地、窗口等岗位,工作性质和内容不同,用现有统一的考评标准,难以调动广泛的积极性。

三、集团党建的实践探索

集团党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牢记使命、强化担当,致力于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实践探索,逐步建立起一套具有国资特色的党建工作体系。

1.始终坚持确保基层党组织建设全覆盖。随着集团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领域的不断拓宽,集团党委始终把目光聚焦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凡新设子公司或新开建项目,符合条件的,均第一时间成立党支部或临时党支部。根据产业布局,先后组建了市民卡公司、国投商管公司、国投紫荆公司、老年医院和乡村振兴公司等五个基层党支部。根据阶段性重大建设工程需要,及时组建成立了区科创中心项目、安置房建设项目等临时党支部。通过基层组织的全覆盖,实现党对事业发展的全面领导。在近年来的实践中,集团党委深刻认识到,组织建设越完备,企业推动事业发展的组织力、动员力和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就越强,从而确保区委、区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集团党委的工作要求能够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地生效。

2.致力探索具有国资特色的党建工作体系。针对新时期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和科学化管理的要求,集团党委突出强调党建引领作用,持续探索具有国资特色、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党建工作体系。在组织建设方面,相继组织开展了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跨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课题实践、“红色基层班组”创建等活动。2021年,集团党委进一步提出了“128+N”党建工作体系,以集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到位为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两个作用,全面推进党建八大工程。在党员管理教育方面,深化开展党员“三热三力”教育评价管理,组织开展党员“每季之星”评选,充分调动党员岗位建功的积极性。2020年,集团党委搭建并推出“红色区块链”党员管理系统,通过对支部和党员的“记账式”全程跟踪管理,探索解决党组织和党员评价缺乏具体量化依据的痛点,为支部工作留影和党员政治画像搭建大数据平台。

3.着力提升基层党支部书记尽职履责水平。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集团党委历来重视“领头雁”建设工程,把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压实在基层,落实到基层党支部书记肩上。深化开展“一月三报告”工作,要求党组织书记每月定期报告廉情信息、个人重大事项变更情况以及党组织主体责任履责情况。每季度定期召开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交流会,交流工作经验、剖析存在问题,实现共同提高。每半年开展一次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述责评议,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试行)》发布施行后,集团党委及时组织开展了两轮专题学习培训,引导和督促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职尽责,提升基层党组织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4.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检验“两个作用”的发挥成效。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集团党委始终强调在企业发展的中心任务中锻炼队伍、锤炼党性。2013年,集团业务转型承接区科创中心建设任务,面对专业团队、管理经验等相对空白的实际困难,集团党委迅速成立项目临时党支部和党员攻坚小组,历时3年零9个月,圆满完成总建筑面积36万方的建设任务并获得“钱江杯”荣誉。2017年7月,集团参与风险企业化解任务,接手紫荆园老年养生公寓项目,建设团队用短短两个月时间,完成了与40多家供应商、建设单位的艰苦谈判,实现全面复工,并用四个月时间完成了349套公寓的装修和交付工作,再次创造项目攻坚的“国资速度”。2020年初疫情期间,国资系统各基层党组织强化使命担当,迅速组织动员党员干部700余人全面投入防疫战。在今年“烟花”台风影响下的防汛防台工作中,集团系统全体干部职工主动请缨,日以继夜,有的同志连续作战,三夜四天不回家始终坚守岗位,有的同志一方面提醒群众撤离危险地带,自己又冲锋在前,集中展示了国资人能打仗、打胜仗的铁军风采。

5.在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中彰显党委统筹引领作用。习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围绕新时期国企发展的使命和任务,集团党委更加注重在推动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中展现担当。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和影响,集团党委成立企业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领衔并集中开展对所属6家企业的重点帮扶。出台《鼓励基层企业加快改革转型、推动效益提升的若干意见(试行)》15条鼓励政策,统筹推进资产整合集约化、产业布局科学化和经营管理精准化。2021年,集团党委深入推进国资系统“三个年”活动,企业改革深层次推进。集团七大产业板块协同发展,5家企业顺利实现扭亏为盈目标,2家企业利润增长明显。全力推进亚运重点项目攻坚,推动产业投资落地,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额6.9亿元。加强融资保障工作,上半年多渠道累计筹集资金35.55亿元,平均融资成本约4.26%,低于区内其他平台。

6.持续深化推进“清廉国资”建设。集团党委切实承担和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把深层次推进“清廉国资”建设作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每月20日,集团党委主要领导与系统中层干部进行谈心谈话,掌握党员干部的工作、生活、思想等状况。每季度组织召开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交流会,推动主体责任、一岗双责、监督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四责”协同履责。集团纪委聚焦主责主业,逐步建立完善起以“三报四查五必谈”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廉政监督网。在日常监管上,每月要求集团党员干部上报个人廉情信息、每季度听取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汇报、常年开展岗位履职回避报告。在重点监督上,对照区委巡察标准,围绕“三年全覆盖”目标,对所属企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对标检查”工作,自2019年6月至今已经完成对6家二级企业的全面“体检”工作,总计检查发现并整改落实各类问题63项,问题整改率达到100%。

7.把党内教育工作和企业文化营造有机融合起来。党支部担负着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集团党委提出“红色国资、绿色发展、金色未来”的发展理念,注重强化支部堡垒和党员先锋作用,增强企业党建的辐射效应。深化推进“五讲五有”模范机关创建,致力打造团结高效的机关氛围。强化“党建带群团”工作,指导工青妇群团组织连续三年举办迎新联欢晚会,开展“青春心向党”国资青年歌咏大赛、“战疫情、谋发展、两战双赢”主题朗诵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开展以“百年筑梦”忆党史、“百炼成钢”铸铁军、“百舸争流”树典型等为主要内容的“七个100”机关党建系列活动,组建成立国资系统青年党史宣讲团,在企业文化氛围营造中灌注和传承国资“红色基因”,谱写“金色未来”国资发展梦想,进一步激发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爱党爱国情怀和干事创业激情。

 


作者:  编辑:陈茜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