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城市国际化是一项大工程,而萧山就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天时”: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中国持续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是推进城市国际化,提升开放度的“天时支撑”。

“地利”:G20 峰会、2022年亚运会、自贸试验区扩区等重大战略机遇,以及萧山独特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是“地利条件”。

“人和”:萧山人一直在追求国际化,北山通览上的“萧山走向世界”标语就是最好的写照。

沿着钱塘江、沿着钱江南岸交通大通道,围着空港,如潮涌般的“数智之变”正引领着萧山谋变图强,从湘湖定山岛升级为科学艺术岛,到信息港小镇绽放“创新之花”;“亚运三馆三村”智慧绽放,到七彩生活数字化;从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浙大科创中心和西电杭州研究院落子钱塘江畔,到杭州湾生物谷和大会展中心横空出世……所有的场景之变都在诠释着“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的城市发展定位,也折射出萧山发展理念、发展格局的重大变化。

对标亚运,着眼未来,萧山正缓缓推开属于自己的“未来之窗”。

一位来自闻堰街道的网友提及湘湖·三江汇未来城市实践区建设将会给萧山带来什么?吴远东说,随着杭州市三江汇未来城市建设管理委员会挂牌,正式拉开了杭州南启的序幕,标志着未来城市实践区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建设湘湖·三江汇未来城市实践区,是杭州准备献给世界的未来之城、留给后人的经典之城——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产业载体建设方面,依托湘湖院士岛、未来智造小镇等平台建设,着力构筑智能制造、金融科技、生命健康与文化创意四大板块联动联营发展的现代化产业格局,探索并建立“湖、城、人、产”共生共促融合发展新路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目前浙大二院总部院区、时代大道改建工程、湘湖未来学校、闻堰二小迁建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及民生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后续亚太路东伸及相关涉铁工程、义桥第三小学新建等项目也将陆续开工建设。

提到“未来社区”,你能想到什么?

高科技随处可见?智能化是“标配”?总之,它肯定是一个智能、舒适的生活场所。

对此,吴远东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以小空间实现大集聚、以小载体实现大创新,推动资源整合、产业融合,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打造新型城市功能单元。

“未来社区”建设:目前我区共有3个项目列入省级未来社区创建试点,即:瓜沥七彩社区、亚运未来社区以及万向未来社区,试点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萧山瓜沥七彩社区:项目以新加坡卫星镇社区模式为借鉴,是目前全省唯一具有七个场景雏形的未来社区创建试点。目前,瓜沥七彩社区A区块已投入运营,建成TOD公交综合楼、文化客厅、24小时智慧公共服务中心、七彩人生健康生活馆等场景;B区块已完成桩基工程,正在进行土方开挖;C区块完成土地出让工作,目前正在深化施工图设计。

萧山万向社区:规划新建类试点创建项目。目前,萧山万向社区正在抓紧编制完善未来社区实施方案和开展城市总规修编等工作。

在萧山境内的35公里江边岸线周边和纵深区域,谋划布局了钱塘湾未来总部基地、杭州大会展中心、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萧山机场三期扩建、萧山亚运防洪大堤工程、亚运未来社区、万向创新聚能城、浙江绿色智造产业新城等8个百亿级投资的重大引领项目。

部分重大项目介绍

钱塘湾未来总部基地项目:项目位于钱江世纪城区域,计划总用地范围约1.85平方公里,计划总建筑规模约377万平方米,预计于今年7月可完成国际竞赛方案最终评审。

杭州大会展中心项目:项目选址位于会展新城核心区范围内,总占地面积约1110亩,总建筑面积约124万方,估算总投资约172亿元。项目一期已于2020年12月底开工,目前正在进行桩基工程,预计2023年底前完成,2024年正式投入使用。

浙大国际科创中心项目:项目位于萧山科技城区域,规划建设用地1200亩,建设总投资100亿元以上。布局建设包含六个重点领域,包括1个微纳设计与制造公共技术平台和5个领域型产业创新平台。项目一期计划于2022年亚运会前完成主体竣工。目前,微纳学院首批研究生已入驻中国场景科技谷。

此外还包括亚运未来社区、萧山机场三期扩建、万向创新聚能城等,项目涵盖领域广泛,单个项目投资都在百亿元以上。

依据萧山现有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差异以及建设“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的总体要求,区委区政府提出“一带引领、三区联动、多极支撑”的总体空间布局,即:以钱塘江国际创新带为引领,打造世界级滨水城市综合发展带;突出产城融合、品质提升,推动中东南三大区域板块高度协同、特色差异发展;突出资源统筹、辐射带动,打造“产业大平台+小城市试点”为支点的高能级增长极。

金融、贸易、生产、信息、科技、产业、开放7大领域全面开花,按照“北领、中优、东兴、南秀”的发展思路,“五位一体”打造城市形态高颜值、经济发展高质量、营商环境高水平、公共服务高品质、全域市民高素质,“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最大限度发挥亚运的智慧赋能效应;把握“临空经济示范区、自贸区扩区”机遇,以自贸区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重塑经济发展新优势;发挥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高地。

在空间距离上

通过“22688”交通大会战,用快速路、轨道交通、主干道等项目建设,不断压缩各区域之间的物理时间空间,加强联系紧密度。

在公共服务上

将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由中心城区向东部、南部镇街布局,努力实现公共资源的均衡发展。

在产业发展上

通过“4286”产业载体建设、镇街工业园区改造等方式,更加精准地推动产业的合理化布局,形成镇街特色产业发展。

访谈嘉宾吴远东

主持人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