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浙东唐诗之路源起地-知章故里 > 传承知章文化 > 正文

【知•文化】——寻味知章故里,“思乡心切”知章村

更新时间:2020-12-03 13:46:57    内容来源: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流传甚广。

  相传,杭州市萧山区蜀山街道知章村史家桥自然村(古称思家桥)是贺知章的故里,知章村也因此得名。

  如今,村里还留存着贺家园墙基、思家桥、百步寺等古迹,其中思家桥更是被列为杭州市文物保护点。

  受贺知章文风的熏陶,知章村历朝人オ辈出,明清两代涌现出了黄九皋等29位进士、举人,真正称得上是人杰地灵。

  贺知章,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据考证,显庆四年(659),贺知章出生在知章村文笔峰北麓的贺家园。

  说起文笔峰,乃是木尖山的最高处,海拔257米,东西各有数峰相连,远看犹如笔架,被称为“文峰拱秀”,是古时萧山八景之一。从贺家园上山至半腰,就到了百步寺。当时这里叫崇福院,是贺知章少年时游玩和读书的地方,后因他曾担任唐肃宗的老师而被赐名为显教寺,到明代时又改为百步寺。

  当时,文武官员到贺家园前都要下轿下马,百步之内必须步行。为了表示对奉旨还乡、地位显赫的官员的尊重和敬仰,贺家园前面的道路也因此被称为“百步禁界”。在经历了1000多年的风雨后,贺家园墙基被保留了下来,默默诉说着久远的历史和故人的遗迹。百步寺也因贺知章而名扬天下。

  贺知章一生为官清正,受到了满朝文武官员的敬重。天宝二年(743)秋,已85岁高龄的贺知章思乡心切,奏请唐玄宗准其还乡。天宝三年(744)春,贺知章回到阔别近50年的故乡,看到物是人非、世事沧桑,诗人心头生出无限感慨。《回乡偶书》正是诗人当时的心情写照。

 

思家桥/来源:《萧山地名故事》

  在去贺家园祭祖省亲的途中,贺知章看见村民过直渡河时只能坐船,非常不便,便捐资建造了一座石桥,族长取名“仪方桥”,意为礼部侍郎住的地方(唐代礼部称大仪)。后来,乡亲们又改名“思家桥”,认为“思家桥”更能体现贺知章的故乡情结,所以一桥留有两名。

  到明朝时,族人重修此桥,并在桥上加刻了“贺学士创始,族长相继懿修”十一个字和“思家桥”三字。如今,这座青石板桥依旧横卧在直渡河上,桥身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破损,但“贺学士创始,族长相继懿修”“思家桥”等字依然清晰可见。

 

萧山区贺知章学校

  为了纪念贺知章,2006年12月,蜀山街道境内的萧山区石岩九年制学校更名为贺知章学校,《回乡偶书》和《咏柳》谱成了学校校歌。关于贺知章的一切,将为世人代代相传,激励后人奋进。


作者:  编辑:朱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