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萧山区的统计史(二)| 翻开统计新篇章:艰难探索发展期
更新时间:2021-07-08 10:24:38 内容来源:萧山统计
1949年10月1日下午,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计工作才真正进入全新的时代。按照国家局宁吉喆局长所讲,“党的统计调查在新民民主义革命中新生萌芽,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探索发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砥砺奋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创新局,传承了红色基因,凝聚着奋斗精神。新中国成立后,统计事业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成长壮大,一代又一代统计人坚守为国统计、为民调查的职责,科学求实,辛勤奉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实统计保障。”
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这段时间的萧山统计史。
1949年到1980年萧山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沿革如下:
1949年6月,萧山县人民政府成立之初,由县人民政府秘书室掌管“各部门业务之综合统计事项”。
1953年3月20日,萧山县人民政府发布命令,建立萧山县人民政府统计科。
1954年8月29日,县计划委员会成立,统计科划归计划委员会,具体办事机构为计划统计科。
1956年12月20日,萧山县人民委员会决定:萧山县计划统计科划分为县计划科和县统计科。
1958年5月2日,县计划科和县统计科合并为萧山县计划统计科。
1963年12月4日,萧山县人民委员会决定建立萧山县统计局。
1965年12月30日,萧山县人民委员会决定撤销萧山县统计局,统计工作归入县计划委员会。
1968年3月起,统计工作由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负责。
1977年4月,撤销生产指挥组,统计工作由县计划委员会负责。
1980年8月20日,中共萧山县委决定建立萧山县统计局。
不同的时期,萧山统计机构印章也是不断变化的,下面请看哦~
不同时期萧山统计机构印章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萧山的统计工作在艰难的探索中发展。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发《关于充实统计机构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浙江省政府明令要求各级政府建立统计机构,实行集中统一,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制度。据此,建立萧山县人民政府统计科。当年设科长1人,科员1人,办事员4人。当时县统计科的主要任务以农业调查为重点,其次为县营工业统计、贸易统计(包括合作社统计)和私营工商业调查统计。
1954年,统计科并为计划统计科后,职责任务概括为:“为计划、为中心工作、为国家建设事业、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服务”。
1955年,提出当年统计工作的总方针是:学习苏联经验、结合中国情况,建立科学的、统一的统计工作。并确定以农业统计工作为重点,做好贸易、工业调查统计,逐步加强综合统计,建立财政金融、文教卫生以及人口等统计业务。当年,县计划统计科共8人,其中从事统计工作4人。
“大跃进”期间, 统计数据失实,当时规定了不切实际的统计资料报送制度。这都是我们需要吸取的教训。
据考证,大跃进时期真实的水稻亩产在700斤左右,即使到现在一般在1400斤左右,袁隆平超级杂交稻平均亩产是1134.6公斤,目标双季亩产3000斤2020年11月已在湖南突破。
大跃进时期不切实际的统计资料报送制度:农业社各生产小组每日生产进度统计在当日晚八时前报送到社,社综合好后于次日上午七时前报送到乡,乡综合好后在十二时前电话报县,县综合好后于下午三时前上报地委。从生产小队逐级汇总报到地委,全部时间为二十小时。
1960年—1970年萧山的统计工作,在发展过程中历经波折,艰难中前进。
在此期间, “大跃进”运动引发了全国性的统计数字严重失实,统计方法制度混乱,统计工作失去科学性,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1963年3月18日国务院颁布《统计工作试行条例》,规定:各地统计机关应该单独设置。县一般设统计局。各级统计机关的编制、干部、经费,由国家统计系统统一管理,分级负责。
在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统计机构濒于瘫痪,统计调查几陷停顿。承担全县统计工作任务的萧山县计划委员会一度由“萧山县级机关革命造反兵团生产办公室”取代(当时的国家统计局只有10个人留守,其他都下干校劳动)。
1968年3月,萧山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由生产指挥组负责统计工作。1970年以后才逐渐恢复建立工业、农业、基本建设和物资等统计报表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
萧山的统计工作在艰难的探索中发展
有进步也有挫折
感慨不易同时也要吸取经验教训
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统计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统计部门各项工作重新走上正轨
下期开始分四个方面讲
敬请期待哦~
作者: 编辑:王淑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