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萧山区基层理论学习宣讲 > 正文

萧山新春第一会!拼!

更新时间:2025-02-06 14:50:17    内容来源:萧山区融媒体中心   

今年怎么干?萧山“新春第一会”给出答案——

大抓招商、大干项目、大兴企业,深化“三大攻坚”,扛起大区担当,在高质量发展中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区域范例。

不换频道,不改跑道;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这背后,是这个大规模、高规格会议处处透露出萧山态度:干到极致追求,拼到毫无保留。

是的,眼下的萧山,正处于破立衔接、转型跃升的窗口期和机遇期,此时不拼更待何时!

拼,变“厚积薄发”为“高能爆发”

在你追我赶的竞赛场上,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这是萧山面临的现实写照。

但罗马并非一日建成,经济转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何况是萧山这样的“大船”。正因如此,大会上的一句“只要方向正确,就不怕路途遥远”引起了广泛共鸣。

近些年的萧山,始终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全力奔跑在从县域经济转向都市经济这条大路上。一个个战略布局接踵落子,一项项行动举措持续推进,打基础、利长远、见实效、创实绩,萧山不断借势、造势、蓄势,如今,多年的“厚积”正在“薄发”。

从48位、21位、17位到最新第6位,在近四年的国家级经开区年度大考中,萧山经开区连续进位、一路“狂飙”,去年更是首次进入全国前十强、全省第一位,创造了设立31年来的新历史,也成为萧山“大抓平台、抓大平台”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经开区被誉为萧山“长子”,它的跃升曲线印证了一条,此前萧山播下的转型种子正逐步生根发芽,好的势头正持续增强,新的动能正加快释放,目前已推动萧山到了从立势到起势、以起势定胜势的“临门一脚”时刻。

8年前,萧山“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仅1家,但去年已达60家,其中新上榜“独角兽”更占到杭州增量的2/3。事实上,历经一段时间的“换新”“添新”之后,萧山经济整体上已产生某种脱胎换骨、涅槃重生的变化,实现了短板拉长、长板更长、底板更稳——

一方面,传统产业迭代升级,老牌强企加快拥抱新蓝海,比如东南网架开疆拓土绿色能源板块,兆丰机电全面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等;另一方面,新兴产业持续壮大,未来产业深度探索,以科百特、云尖信息、华澜微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正脱颖而出,日渐成为新生力量、中坚力量。同时,着力引入培育的“一镇七星”科创平台也开始释放成效,已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创新联合体130余个,赋能萧山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可以说,萧山经济强区这个金字招牌成色更亮了。然而当务之急,这“临门一脚”,究竟该怎么破?如何才能让“厚积”在更大范围见效、更大程度见效?——如果说“厚积薄发”侧重的是前期充分准备,那么眼下怎样实现“高能爆发”,这或许就是“拼”的最大意义。

的确,既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也要有稳操胜券的信心,更要有成功有我的决心。让已生根发芽的种子尽快成长为参天大树,这也是各界对萧山的期待。

拼,变“点状突破”为“整体跃升”

财政总收入连续三年迈上百亿台阶,规上服务业营收突破2000亿大关,首次参评全国中央商务区榜单位列第15位,这些靓丽数据来自钱江世纪城。

过去一年,钱江世纪城火出了圈:亚运后的80场赛演活动吸引近百万人次奔赴,“麦田CDB”成为网友口中“都市里的诗和远方”,流量变留量、留量变增量在这里实现完美转化。

作为杭州城市新中心,钱江世纪城已是萧山拥抱大都市、迈向国际化的标识,更是萧山再攀高峰、再创辉煌的支点。某种程度上,正是像这样点上、线上的高质量发展,才能共同支撑起萧山的大区地位、大区担当。

在区发改局负责人看来,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助企服务就是高质量发展的三个关键维度,“三条线既有区别,也具有高度关联性,事实也证明,围绕这三条线推进的‘三大攻坚’,的确从整体上最大程度挖掘出了萧山潜力、释放出了发展潜能。”该负责人认为。

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24年,萧山一举成为全省首个、全市唯一投资、消费、出口“三个千亿强区”,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连续4年稳居全省第一,工业投资连续54个月两位数增长;全年招商引资目标顺利达成,亿元和10亿元以上项目数量均居全市第一;市场主体突破27万家,企业数突破13万家,领跑全市;另外,首夺全省“科技创新鼎”、蝉联“浙江制造天工鼎”,这些都是萧山新突破。

坚定不移做难而正确的事,以点状突破带动高质量发展整体跃升,这是萧山“拼”的重点方向。正因如此,今年“新春第一会”主题定为深化“三大攻坚”,本意就是要进一步完善推进机制,加快把短期的攻坚举措总结上升为长期坚持的系统性制度规范,持之以恒推动各项工作跃上新台阶。

以项目为例,萧山将扩大内生裂变保障范围,积极探索从1.0版本的“优企有地”提升至供“土地+楼宇”、供产业基金、供用能指标、供科创赋能等多重配套保障。特别是,萧山将重点围绕签约项目生成和落地,在平台镇街中开展内生裂变实施数量和推进进度大比拼,全面推动裂变出更多、更好的优质内生裂变项目。

眼下,南部重镇临浦已先行一步“拼”起来了。该镇联合萧山产发集团,以“镇街+国企”模式推动精密制造内生裂变项目在柏山陈精密制造园区集聚落地,加快打造成为全省首个内生裂变示范园区,着力成为链主引领、创新赋能、高速生长的专精特新特色园区。

主要经济指标平均增速高于全国、高于全省、高于全市,在全市的占比稳中有进、逐步提升,今年萧山提出的“三高于、一提升”,无疑就是衡量“拼”的整体成效标准之一。

拼,变“单打独斗”为“全员出战”

会议现场,一份《关于萧山区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若干政策意见》引人关注。这份被称为“1+6+N”的产业政策体系合计50条,是在上一轮政策基础上逐条、逐句、逐项优化迭代而来。

“50条政策”聚焦科创引领、智造变革、人才驱动、青年聚力“四大关键”,总体上含金量更足、覆盖面更广、支持力度更大。比如,光新增的政策就多达11条,重点包括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实质性贯通,以及培育壮大数据产业、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低空经济等;又比如,政策资金方面,比上一轮足足增加了1倍。

秉承真情实意、拿出真金白银,这就是萧山的诚意。但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不能仅靠政府“剃头担子一头热”,也做不到以政府的“单打独斗”来包打天下。在萧山,企业是立身之本和成事之基,“政企一心、相互成就”才是一路走来的制胜法宝和不变基因,也是萧山有别于其他区县市的独到优势。

实际上,萧山始终与企业同呼吸、共生长,历来是“阳光雨露”最充沛、营商环境最优越的地区,是最懂企业、最挺企业的沃土,全力让企业家的每一个梦想都能在这里找到破土而出的裂痕,每一份期待都能在这里获得远超预期的回响,一城一企双向奔赴的故事屡屡演绎。

如早在10多年前,萧山就与本土企业传化集团一起探索“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模式,最终拿下了全国首批三个海归小镇其中一个;如今,双方正以开国内政企合作先河的“特区”模式打造海归小镇·传化科技城,全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海归人才首选地、数字医药新高地、产城融合示范地”。

过去如斯,而今更如此。当前,产业变革速度前所未有,区域竞争程度日益激烈,萧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政企形成合力,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加速转型升级、加快破局起势,对企业来说同样如此。

不止是政企合力,萧山之拼更需要全员出战,诚如区委区政府蛇年新春贺词中所言,1000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是每一个攀登的、闪耀的“你”,共同铸就了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萧山。萧山的未来,也是由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一起创造出来的。

青年是希望,是未来,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这也是萧山潜力所在。去年底,萧山发布“省市最优、全国领先”普惠型青年发展政策体系,“抵达更青年的萧山”已然成为一种火热氛围;今年,萧山还将举办首届青年发展大会。眼下,越来越多的青年看好萧山、扎根萧山,这让萧山加快成为一个充满活力、机会和梦想的“向往之城”。

所以说,不负时代不负城,两百万萧山人,一起拼起来!


作者:记者 姚潮龙 通讯员 萧材 图片 邢安楠  编辑:顾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