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一路跃升!一路出圈!
更新时间:2024-07-31 16:22:31 内容来源:萧山发布
改革,是萧山紧跟时代潮流、加快发展步伐的法宝。
从“千万工程”源起地,到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萧山模式”;从破解平面交通,到全面建设支撑亚运之城、国际之都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从率先在全省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到“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走在全省前列……萧山这座城市,每一步都烙刻着改革的印记。
范方斌 摄
先布局后落子
国际都市呼之欲出
近日,《杭州市萧山区世纪城核心单元(XS01)详细规划》编制启动会在钱江世纪城召开,意味着世纪城核心单元规划修编工作正式启动。世纪城核心单元(XS01)由原来的世纪城核心区、奥博、世纪城南、世纪城北四个单元合并组成。
“我们在进行单元规划的时候,统筹考虑市政配套、住宅商业、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高水平谋划空间发展和用地布局,从而实现要素资源的高度集聚。”钱江世纪城相关负责人说,钱江世纪城聚焦“打造一流中央商务区、一流赛会核心区”目标依旧不变。
百年大计,起笔不凡。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浙江大湾区、杭州都市圈等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在杭州亚运会主阵地的加持下,萧山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显现,全力打造成为浙江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图源钱江世纪城
北岸着力发展赛会经济、推动头部企业集聚;东廊聚力打造城东智造大走廊高质量发展的制高点;西翼“中国视谷”推动萧滨合作再深入,打造全球视觉智能产业新地标;南部一体化发展,建设生态共富先行区。
不仅如此,在城市单元的划分和规划上,构建尺度适宜、职住均衡的城市组团是一大亮点。一边是高楼大厦林立,白领们喝着咖啡敲着键盘,另一边是配套完善、生活气息浓厚的居住区,纵横交错的立体现代交通将这两处完美衔接。
东南西北“四翼”齐发、城市生活配套日渐完善……如今的萧山,既不是单一中心,也不摊大饼,而是形成了因地制宜多点开花的城市格局,带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城乡发展更富有弹性。
以试点带示范
城乡融合谱写新篇
作为杭州大都市核心区和城乡发展融合区,近年来,我区立足实际,以试点带示范,积极拓展城乡联动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城乡建设迈向“全域时代”。
青山环绕、绿水相依,白墙黛瓦、村路互通。作为浙江省“千万工程”源起地,萧山一直在改善农村环境、打造和美乡村上走在前列。一个个古色古韵的乡村,让城里人都很向往乡村的田园诗画生活。
图源临浦镇
环境蝶变绘就了乡村共富的底色:横一村列入全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现场推进会考察点,儿童友好乡村创建获全省最佳实践案例;“谢径安·传化和美乡村”启动建设,探索政企村农共建共享机制;浦阳—临浦—义桥“溯江乐居”县域风貌样板区,打造促进生态、产业、组织、人才、文化共同振兴的“乡村共富带”模式,为共富基本单元建设提供了更多萧山样本……
城与乡,守望相依,相伴而生。紧扣“城乡一体化”主线,共建共享“全域和美”幸福萧山。
城市侧,我区始终深化全域现代社区建设,系统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涌现了一批以“广德模式”为引领的深化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全年完成13个老旧社区片区化改造。城厢街道湘湖社区湘湖家园是全国首批完整社区试点之一,以“活力融居,湘聚未来”为创建目标,推进全域电梯加装,构建全年龄段服务供给,实现了美好生活持续运营。
既完善又优化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从城南到市北再到湘湖新城,萧山的城市发展版图不断扩大,萧山人居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午7点30分,家住义桥镇的钱女士准时将孩子送到三江小学,“新学校,建得漂亮,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中午11点,进化镇华家垫村村民华爷爷准时到禅心老年食堂吃午餐:“老年食堂的餐又软糯又便宜!”下午2点,闻堰街道湘湖人家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内,潘韦伊带着17个月大的宝宝学习攀爬;晚上8点,家住北塘河边的朱先生带着妻子在河边漫步道上散步,吹吹晚风……这是萧山市民平凡的一天,也是充满幸福的一天。
以民生需求为导向,萧山持续加大城乡公共服务优质供给,持续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打响“尚学萧山”品牌,高质量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深化“健康萧山”建设,加快推进浙大二院总部等项目;大力推进“一老一小”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和新领域岗位开发,加快技能型社会建设,着力打造就业创业首选城区;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以更显温度的服务推动新市民群体更好融入萧山。
民生温度标注着幸福刻度,一个个实事项目、一项项惠民举措里,清晰描绘着让萧山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好日子。
作者:记者 黄婷 编辑:顾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