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萧山区基层理论学习宣讲 > 正文

民企迎来接班潮,看萧山如何立潮头!

更新时间:2024-07-18 21:25:00    内容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区工商联   

今天下午,萧山青商会成立20周年追光巡礼活动举行。

这个活动,吸引了省市两级、萧山党政主要领导参加,可谓“重视至极”。

这背后,是萧山这个民营经济大区,正处于民企新老交替高峰期、代际传承关键期。“企二代”迎来接班潮,这不仅是企业“私事”、创始人“家事”,更是攸关地方发展的“公事”“大事”。

面对这件“私事”“公事”,萧山将如何破题?

从一对父子看传承力

活动中,方吾校与方能斌有一场对话。一个是胜达创始人,一个是胜达董事局主席,这场对话,不禁让人想到9年前的一幕——

在胜达创建30周年大会上,当着上百名宾客的面,方吾校把一枚“金印章”交给儿子方能斌、一把“金钥匙”交给女儿方聪艺。自此,胜达全面进入“二代时间”。

当年的接班仪式公开郑重又如此高调,产生了巨大“广而告之”效应,也透露出方吾校的“心思”:既杜绝自己“再度出山”的可能,又堵上二代承受不了压力而卸下重担的退路。

“早放手,企业才能走得远;早放权,企业才能做得久;早放心,企业才能创新;早让位,自己才会津津有味。”方吾校这样总结“心得”。

杭州师大经济学院院长王明琳认为,民企传承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当前国内民企出现传承困境,原因多方面。

“比如缺乏明确传承计划、家族成员纷争、外部环境剧变等,但关键是一代企业家难以‘断舍离’,迟迟不愿放权。”王明琳说,从这个角度而言,一代放手、二代成熟,是胜达“二代”能成功集体接班的核心。

为了这个“放手”,方吾校精心准备了十多年,也因此被称为“改革开放后国内最早一批谋划和实施代际传承的民营企业家”。

从1989年方能斌进入胜达,到1994年把儿子贴身当司机,再到1999年开始让方能斌当副手,方吾校用“三个五年”锻炼方能斌怎么管人、怎么做事,并逐步让儿子冲在最前面。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过程中,方吾校始终用宽容的眼光看待二代的选择和犯下的错误,甚至主动提供一定机会和空间,鼓励二代去试错,有意识让二代去“游游泳”“碰碰壁”。

2002年底,萧山某酒店挂牌出售,方吾校打算以2.8亿元收购,却遭遇创业以来的“首次被否”,原来,方能斌认为当时的纺织业更具发展优势。但方吾校并没有像以前那样“一拍桌子说了算”,而是把企业战略决策权下放给方能斌,最终退出了收购。

两年后,当该酒店被第三方以5.3亿的价格收购时,尽管方吾校一度后悔自己最初没有坚持,但很快调整了心态,“两代人之间发生观点分歧不可避免,但最重要的是锻炼儿子,哪怕发展的步子慢一点也值得。”方吾校回忆道。

事实证明方吾校是对的。

经过不断历练的方能斌,在全面掌舵之后,为胜达创造了又一个“春天”:实施智能制造,打造出闻名遐迩的“未来工厂”,成为工信部第一批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拓展产业链,进入设计服务领域,以“AI+制造”方式实现从单一制造业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业企业升级;推动大胜达从美国纳斯达克退市,回归A股主板上市……

实干兴企、创新强企、金融助企。如今的胜达,稳居中国纸包装龙头位置,更是中国民企500强“常客”。

不仅是胜达,萧山民营企业已集中出现代际传承情况。来自区工商联的统计表明,目前已有万向、传化、胜达等萧山知名民营企业完成顺利接班,民企“一把手”平均年龄更是下降了24.5岁。

从一家企业看裂变力

“回国创业,另起一行。”当谈及如何“接棒”父辈,许笑迎用这八个字概括。

2017年,许笑迎创立一家叫做“友成科技”的新企业,自主研发的“智造云”智能制造管理系统是萧山“5213”计划项目。许笑迎的父亲,正是友成的掌门人许勇——现今的友成,曾经的外资企业本土化,已是一家由中方管理层控股的民企。

与很多“企二代”一样,回国之前,许笑迎在海外生活了10多年:早前奔赴加拿大求学,先后攻读商科、人力资源及会计学,并在当地一家中资银行做了5年HR。

许笑迎坦言,父亲对自己影响很大,“比如,父亲对制造业很热爱,他多次建议我回国帮友成把数字化系统搞好,这让我这个门外汉下定决心,后来用了两年去浙大完成全球制造与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生课程。”许笑迎说,尽管“站在巨人肩膀上”,但她仍想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一份报告显示,在企业传承中,“企二代”个人经历特别是留学经历,导致他们与一代在知识结构、价值观上产生巨大差异,既希望实现父辈的期盼,更想要靠个人努力证明自己。许笑迎走的就是这条路。

友成科技初创时,结合海外积累的知识,许笑迎从头组建本土的研发团队,以杭州友成作为道场,开始了友成自有系统的开发,以“毫不客气”的“犯上精神”将“母公司”作为研发数字化系统的“试验田”。经过近一年努力、多轮“试错”,最终为友成量身定制了一套先进的MES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其彻头彻尾的数字赋能进行再次改造。

许笑迎认为,自己和父辈的行事风格有一定的差异:“与父亲的敢想敢拼稍有不同,我个人的风格是先做好评估、搞清业务模式再全力推进”。

当MES模式在杭州成功跑通后,许笑迎才将使用前后的数据对比展现给其他属地公司。2019年,工业数据中台在友成国内8个基地全部上线,成为友成近些年降本增效的有力支撑。

如果说,为友成打造数字化系统是许笑迎完成父亲的“任务”,那么将友成科技打造成一家创新企业,则属于许笑迎“自己想做的事”。

“我们已经陆续服务了超过160多家企业,也是萧山汽配、金属加工、装备制造三个行业的数字化服务总承包商。”许笑迎介绍,目前已与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正式加入了钉钉的生态体系,“我也有了更多的机会跳出原有的三大行业,去了解到更多类型企业的数字化诉求和业务场景,完成一次又一次的经验输出和反哺。”

“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许勇这样评价女儿的表现。如今,友成科技已拥有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0多项,并成为了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市“雏鹰计划”企业。无疑,许笑迎的“另起一行”正加快铺开。

与改革开放初期一代企业家大多草根出身不同,二代企业家普遍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据调查,当前萧山民企“一把手”本科以上学历由原先的30%提升至70%,高学历为企业加强自主突破创新、引进吸收再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

“从目前来看,在已完成接班或正准备接班的民企中,两代人从事的主营业务变化不大,但很多新生代企业家的确给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比如引入新技术、转向新产品等。”区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一份研究看发展力

前不久,历时三年的《浙商传承》出版。这本书由萧山工商联委托杭师大调研撰写,主要以五家萧山民企传承为案例,通过挖掘个案特殊性、提炼普遍一般性,为更多企业家提供借鉴参考。

这本书不厚,虽只有15万字,但分量很重,从接班人选择、方式、路径、过程等维度,梳理了萧山民企在实践中的做法,总结出民企传承的经验。“萧山是民企大区,随着第一代创始人年事渐高,交接班问题成为当前民企躲不开、绕不过的一道‘坎’,也关乎萧山经济的‘长治久安’。”谈及初衷,区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这样解释。

这是一份研究,却绝对不仅限于一份研究,背后透露出萧山对企业的态度。这一幕,又何曾相似!

16年前,同样以萧山民企为对象的《转型与发展:萧山民营经济研究》出版,深度聚焦当时正处于当打之年的第一代企业家。的确,改革开放以来,萧山企业披荆斩棘、筚路蓝缕,以“四千”精神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商界传奇,也助力萧山从一个农业小县一跃成为经济强区。

目前,萧山民企数量多达7.5万家,并诞生两家世界500强、9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0家中国民营制造业500强企业,年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企业超过100家。事实上,萧山民企为全区贡献了90%以上的生产总值和就业岗位,80%以上的税收收入。

企业是萧山最夯实家底,企业家是萧山最宝贵财富。从一代到二代,变化的是时间,不变的萧山对民企一如既往的重视与关注。结合眼下的现实背景,民企传承特别是本土民企如何顺利传承,已成为萧山人普遍关心的一个社会话题。

王明琳认为,交接班是个高风险事件,不仅是萧山民企面临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挑战,也是国内其他地区民企都会遇到的问题,“只不过萧山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先行区,需要更早面对。”他表示,民企交接班单靠企业一方不够,需要企业、行业、学界、政府和社会相互协作,形成一个民营企业可以借力的支持体系。

比如3年前,萧山民营企业传承与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这是全国首个专注民营企业传承和发展的研究机构。该研究院协同社会各界资源,推进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成长“薪火计划”,“四个一”破局民营企业“新老交替”,包括建设一个代际传承案例库,打造一套立体化课程体系,形成一支专家导师队伍,创造一种良好舆论环境,努力探索建立相关支持机制,助力萧山“二次创业”,持续将萧山“传统优势”转化为“未来优势”。

今天的活动中,新生代杭商“青蓝接力薪火传承营”萧山站启航。青蓝接力,不仅是一场代际之间的交接,更是智慧与经验的传承、梦想与责任的延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所有人的期盼。”区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说。


作者:记者 姚潮龙 邢安楠  编辑:顾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