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萧山区基层理论学习宣讲 > 弄潮儿桌会 > 正文

鱼市里的烟火人间

更新时间:2024-07-15 10:01:43    内容来源:萧山八千年   

江南水乡,梦从水起。

沿钱塘江而居的萧山人,自古便对“鲜味”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愫。而“鲜”之精髓,半在“鱼”中,餐桌上自然缺不了从水里跃起的鱼鲜。

当地有两处鱼市,分别位于湘湖和闻堰,里头的鱼、鳗、虾等都是渔民们捕捞后,在岸边直接售卖的美味。

晨曦微露,薄雾轻绕,一脚踏入鱼市的喧闹之中,市井烟火与江湖生活的交融就此铺陈开来。

三江交汇处的闻堰鱼市

作为杭城仅剩的轮渡线站点,闻堰码头近些年来在年轻人的拍照打卡圈子里小火了一把。但真正的“吃客”却更倾心于码头附近,新市街与闻兴路交叉口的露天鱼市。尤其是7月1日禁渔期结束之后,江鲜在这里陆续上岸,白鲈鱼、刀鱼、鲢鱼、江蟹、江鳗……琳琅满目,活色生香。

此地正处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三江交汇处,钱塘江涨上来的咸水和富春江、浦阳江的淡水交融,江底是铁板沙,每天有潮汐,致使这里的江鲜肉质紧实、味道特别鲜美。

闻堰渔市

早晨六点光景,当早潮卷着一丝淡淡的鱼腥味经过映着朝霞的开阔江面时,闻堰鱼市就已热闹起来了。忙碌了一夜的渔民将捕到的鱼货从网上解下来,投入水桶,而后按照品种的不同归类,放进岸边摆放好的水盆里,舀入江水,插上氧气,不时有鱼儿一个激灵溅起一阵水花。

江鲜摊位一个个铺展开,新鲜肥美的江鲜,也吸引了众多食客和批发商前来“抢鲜”。顿时,鱼市里面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闻堰渔市

鱼市里的江鲜都是手慢无的天然好食材,但挑江鲜也是一门学问:白鲈鱼,身子要白净透亮;鲫鱼,体型要苗条,肚皮带微红;江蟹,肚皮要白,爪子要长而尖……摊主将顾客挑选好的鱼称重完毕,蹲下身,左手扶鱼,右手操刀,“唰唰”两下刮去鱼鳞,然后对着鱼肚斜切一刀,最后用刀尖压住鱼鳃,一切一拉,鱼鳃连着肚中物一并带出,一条鱼便被处理得干干净净。顾客则带着处理好的鱼,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闻堰渔市

景美鱼肥的湘湖鱼市

“瓦盆重叠漾波清,赚得潜鳞杜父名。几日桃花春水涨,满村听唤卖鱼声。”清朝诗人黄元寿曾在《湘湖杂咏》里描述过这样的场景。

早前,住在湘湖边上的农家,常常会捕湘湖里的鱼鲜去卖。大清早就有人提着篮子,在村子里叫卖了。现在,满村的卖鱼声是听不到了,湘湖也已经成为了旅游度假区。但是在窑里坞码头的湘湖鱼市里,还是可以买到肥美的湘湖鱼鲜。

湘湖渔市

每日黎明未破,捕鱼师傅的船只便缓缓驶入湘湖,只为捞起湖里的第一口鲜。待船靠岸,叫卖声响起,鱼市逐渐热闹起来。包头鱼、白条、白鲢、鲫鱼……每条湘湖鱼都是鲜活出售,码头上还有明码标价的鱼市价目表。附近的居民一般直接用塑料袋装回去现做了,距离稍远的或者需要送人的,也可以选择带氧气袋的包装。

湘湖渔市

得益于湘湖的优质水质和天然水深,这些鱼少有腥味,肥美鲜嫩,怎么做都好吃。最重要的是,湘湖景美,逛完鱼市,在附近走走,也是乐事一件。

每年快过年的时候,一场声势浩大的湘湖年鱼节就会开启。一张张网眼14厘米大的渔网,撒向湘湖一期1.2平方公里的水域。一起捞,网里的鱼至少是8斤以上的,最常见的是10斤至15斤左右。拿鱼头来炖个汤,再将鱼尾制成酥鱼或者鱼圆,一鱼多吃,尽享鲜香。

一网鱼鲜,既餍足了餐桌上的挑剔味蕾,也圆满了渔船上的生活愿景。每一口鲜嫩的滋味背后,都深藏着关于勤劳、智慧与自然的动人故事,共同编织成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尘世烟火画卷。


作者:周子青 吕文萱  编辑:顾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