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萧山区基层理论学习宣讲 > 弄潮儿桌会 > 正文

这些阡陌街巷,那些名人过往

更新时间:2024-07-10 10:10:46    内容来源:萧山八千年   

越王城山因越王句践立城拒吴而得名,浣沙溪之名由西施在溪中浣纱而来,在萧山,不少地名都与历史上的名人足迹有关,他们的故事,流淌在萧山的山川水系间,也隐藏在寻常巷陌中。

西仓弄

据明万历《萧山县志》载,治北百步有秦君巷。这是方志中记载的萧山最古老的弄巷,据考证,就是今城厢街道的西仓弄。

秦君,是唐代诗人秦系,字公绪,号东海钓客,越州会稽人,在当时诗坛颇有名望。他考进士不第之后,曾一度隐居萧山,人称秦隐君,其诗风格简淡,多表现闲适之情,有《秦公绪诗集》传世。

后人为纪念秦系,在城东一带建置了秦君里,其居住的弄巷名为秦君巷,巷中秦系宅内有丽句亭。秦系曾为写下“朗吟丽句惊巢鹤,闲闭春风看落花”的知名诗篇。

直石板弄

名人的名义,有浪漫诗意,也有丰功伟绩。在城厢镇有条石板弄,它的命名要从明代萧山县令施尧臣筑城御倭寇说起。

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施尧臣任萧山知县。当时,萧山旧城久废,倭寇尤为猖狂,商贾、百姓屡遭蹂躏。施尧臣到任后,为了加强防卫,抵御倭寇,力主筑城。而筑城最大的难题是石料,本地采石来不及,外地采购又苦于资金和运输。就在施尧臣发愁时,夫人出了一个“向全城百姓借石板”的主意,即先用县城内的街路石板筑城,城筑成后再设法采石铺街路。施尧臣听后拍手称妙。

就这样,城墙里外用石板砌筑,内里则用乱石、泥土填塞。在全城百姓的全力支持下,工程进展很快,四个月便筑起一座巍峨壮观的城墙,大大增强了抵御倭寇侵扰的能力。为了筑造城墙,城内街巷的石板几乎取用殆尽,只留一弄未取,故后称此弄为石板弄。

李成虎塑像

而在衙前镇的两条东西向道路,则拥有更为“近代”的名字——成虎路、晋生路,它们也是由人名而来。成虎姓李,晋生姓陈,两位均是衙前农民运动的先烈。

民国10年(1921年)4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沈定一回家乡发动农民运动, 衙前镇西曹村(今凤凰村)农民李成虎随之在当地农户中做了大量动员组织和发动工作,率领农民捣毁坎山、瓜沥一带哄抬粮价的米店,迫使米商以平价售粮。项家村农民陈晋生亦积极参与其中,走村串户地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

农民运动纪念馆塑像

同年9月27日,衙前农民协会成立,李成虎、陈晋生等6人当选协会委员,李成虎为议事员,负责农民协会的实际工作。风起云涌的农民运动取得了一定成绩,却也遭到残酷镇压,陈晋生与李成虎先后被捕。

在狱中,李成虎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不幸被凌虐惨死,陈晋生出狱不久病逝,二人均葬于衙前风凰山。为纪念农运先烈为维护广大贫苦农民切身权益所作出的贡献,衙前两条道路分别以二人命名。

因人以名其地,地因人而胜,人亦因地以传。这些因人而名的地名,不仅标记着历史名人的足迹,也歌颂着他们为这方热土留下的功绩,传承着永不熄灭的精神力量。


作者:文字/兰玉 图片/吕文萱 孙悦  编辑:顾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