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萧山区基层理论学习宣讲 > 弄潮儿桌会 > 正文

萧山越剧:传承创新中的文化瑰宝

更新时间:2024-03-25 10:29:07    内容来源:萧山八千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走进剧院,开始关注、了解越剧,也让越剧成功出圈。

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越剧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唱腔俏丽多变、跌宕婉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同时,越剧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其中公认的流派就多达十三种。

《沉香扇》

长期以来,越剧一直深受萧山百姓的喜爱,这源于越剧始于嵊县(即今天的嵊州),嵊县隶属绍兴地区,与萧山相近。1956年,萧山建立了首个专业戏曲团体——萧山越剧团。此团原为“杭州联友越剧团”,后划归萧山,改组成立。自此之后,越剧在萧山不断繁荣兴盛,在当地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随着时代变迁,萧山越剧团结合当代审美和文化需求,不断改革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新剧目,使越剧焕发新生机,并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引入了首批男演员。当时,萧山越剧团的主要演员有陈哈哈、吕玉卿、朱梅芳、黄月奎以及青年演员杨吉娟、魏珊琴、张银娣等。值得一提的是,陈哈哈、吕玉卿、黄月奎和魏珊琴等演员在省级调演中均斩获奖项,吕玉卿和魏珊琴还曾担任过萧山县人民代表。

一路走来,萧山越剧的发展并不顺利。萧山越剧团在成立短短12年后就解散了,大多数演职员被分配到企业、农场从事劳动,或被派往农村插队劳动。只有极少数演职员被编入后来成立的“萧山县革命委员会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俗称“文宣队”,后来改名为萧山绍剧团。

尽管经历波折,萧山越剧团仍留下众多经典作品,如古装剧《孟丽君》《红梅阁》《双贵图》《靖海曲》《红楼冤》《胭脂》《双枪陆文龙》《文天祥》《救风尘》《仁义缘》《灰阑记》和现代剧《山花烂漫》《代代红》《血泪荡》《奇袭白虎团》等。这些剧目的演出不仅丰富了当地戏曲文化生活,也为越剧传承留下了宝贵遗产。

《五女拜寿》

1978年底,萧山越剧迎来了新春天。萧山县委、县政府决定重新恢复建立萧山越剧团。1979年初,重建后的萧山越剧团上演了古装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剧连演79场,场场爆满,刷新了剧团的演出记录。往后的几年里,萧山越剧团出演了《双贵图》《红楼冤》《龙凤锁》《梁秋艳》《彩楼记》等多部剧目,进一步展现了越剧在新时期的创新特色。

1984年,萧山越剧发展史上迎来重要节点。这一年,萧山进行了两个剧团的整顿改革,遗憾的是萧山越剧团再次被撤销,部分业务骨干并入了萧山绍剧团。在这个过程中,戏曲艺术家们不断探索,努力创作更多优秀的剧目,为萧山乃至整个杭州的戏曲事业增添新活力。

《黎明新娘》

时至今日,萧山越剧的火种并没熄灭,仍熠熠生辉。作为杭州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萧山越剧于2022年3月被列入了“萧山区第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一荣誉不仅是对越剧艺术的认可,也为其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更激励着越剧艺术家们不断创新艺术。

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日益增长,越剧的文化传承也在萧然大地润物无声中进行着。如今,萧山区形成了以民营剧团、社团组织、群众团队组成的三级社团表演阵容,以“内生性、原生态、本土化”为特征的越剧表演业态,对越剧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杭州市五星级和萧山区四星级群文示范团队——萧山珍珍越剧艺术团,一直不遗余力地传承着萧山越剧这一文化瑰宝。萧山珍珍越剧艺术团成立于2007年,是萧山区老年艺术团的副团长单位。艺术团由专业院团退休演员、演奏员和中老年戏曲爱好者自发组织、自愿结合而成,演出不局限于越剧大戏,还包括了越歌、小品、莲花落等多种形式,展现了萧山戏曲的多元化魅力。通过上千场演出,他们尽心尽力呈现越剧经典作品,如《何文秀》《梁祝》等,使越剧艺术在萧山得到广泛的传播。

“陈世美抛妻弃子,秦香莲扑水告状,包公不畏权势,怒铡陈世美,还香莲公道,扬天道正义……”2023年10月19日,萧山珍珍越剧艺术团在萧山剧院上演经典越剧《天道正义》,以高水准的演出再现了经典桥段陈世美案。

《天道正义》

越来越多的文化活动推动萧山越剧走入千家万户。萧山剧院定期举办各场越剧演出,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观赏,此外,“萧山越剧”走进区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中心非遗课堂等活动,也为年轻一代提供了欣赏越剧的窗口。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拉近了青少年与越剧的联系,让青春之花与中华传统艺术一同绽放。

参考文献

本文参考《带着故事游萧山(文化卷)》一书之《萧山的戏曲和曲艺》,作者姚俊。该书由杭州市萧山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杭州市萧山区作家协会主编,杭州出版社出版。


作者:文字 吴慧中 图片 萧山剧院  编辑:顾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