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萧山区基层理论学习宣讲 > 弄潮儿桌会 > 正文

萧绍运河:一条运河的多重叙事

更新时间:2024-03-21 09:13:06    内容来源:萧山八千年   

运河是流淌的国家记忆,它曾见证众多王朝的兴衰,目睹了万千众生的命运,也承载过无数迁客文人的览物之情。

萧绍运河又称官河、浙东运河,全长78.50千米,萧山境内长21.60千米,流经城厢、新塘、衙前等镇街。这条运河,是萧绍两地通行的必经水路,是水利、争战、民生的自然见证,亦是历代诗人争相咏唱的题材。同一条萧绍运河,承载着多种多样的文化叙事。

渔浦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源头

这是一条揽胜运河。运河一路穿行,串联起诸多古寺古桥,运河现存的河床、官塘、桥梁、堰闸、河埠等古迹,成为一道道诗意古朴的景观。

沿着古运河漫步,眼前似乎复现着运河之上商船来往、运输繁忙的繁华景象。在运河的桨声水影中,官员商贾来来往往,于此留宿休憩,留下了一段段佳话;江寺旁的梦笔驿,相传其命名与江淹“梦笔生花”有关,为南来北往的游子提供了栖身之所;渔浦是当时萧山境内的重要渡口,渔浦驿应运而生,繁华一时。

市心桥

明清时期,运河上建起了较为完备的闸坝节制系统,在萧山段共有25座闸坝。为漕运而修的纤道,因是官修,又名官塘,纤夫喊着号子奋力拉纤的身影,为流淌的运河注入了几分顽强。

如今,一些河段旁的依然存留着古纤道旧迹,而更为著名的古迹,是运河在萧山境内相对完好保存的七座古桥,自东向西分别为回澜桥、东旸桥、惠济桥、梦笔桥、仓桥、市心桥、永兴桥,或高大陡峭,或精致秀美,历经风霜依然风骨不改。

旧时热闹的城河街

陈公桥、市心桥一带商店平面分布图

这是一条繁华运河。船行如梭,岁月如歌,明清时期两岸商贸繁荣,店铺林立,前店后宅,形成了萧山有名的中央商务区。

萧绍运河上来来往往的商船络绎不绝,南宋王十朋在《会稽风俗赋并序》中,对浙东运河有过这样一段精彩的描述:“堰限江河,津通漕输,航瓯舶闽,浮鄞达吴,浪桨风帆,千艘万舻。”可见当时运河上已经是一片繁华,成了一条通海达江的黄金水道。

萧绍运河流经萧山,带来了人流、物流,促进了县城的兴旺和街市的繁荣。运河东西向穿城而过,两岸两条古街,均临水而筑。据记载,清末民初,萧山城河街两岸的旅馆、酒家、当铺、五金店、百货店、茶楼等各种店铺多达上百个。古老的运河像一条蜿蜒伸展的“藤蔓”,沿线大大小小的古街在“藤蔓”上结出了丰硕“果实”。

钱塘江诗词展示馆

这是一条人文运河。才情横溢的诗人们踏乘轻舟,一路东行,观钱江潮,游萧然山,吟江南韵。

许多文人名士为追慕魏晋遗风、探寻古越文化而南下越州。多少唐朝文人墨客一路探幽、一路吟咏,留下了大量诗篇。因此这条线路被当代学者称为“浙东唐诗之路”,萧山则被称为“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沿着整条“浙东唐诗之路”,约搜集到600余首唐诗,萧山就有90多首。

皇甫冉曾在萧山观潮后感慨不已,作《送薛判官之越》一诗。诗中写道:“樟亭待潮处,已是越人烟”。诗中的“樟亭”就位于古时萧山著名的古渡之一西陵,它与另一处渔浦频频出现在诗人的妙笔中。

李白在《送友人寻越中山水》中写道:“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建议来往的仁人志士在萧山停留欣赏片刻,再沿运河一路向东南就可尽情游赏观光。

还有杜甫、王勃、王维、孟浩然……这些著名诗人在经于此时都会忍不住的吟咏感叹,流连忘返。

萧绍运河衙前段

如今,再亲近这条绵延不绝的运河,沿岸的风景地貌已日新月异,快速而过的铁路公路代替了曾经河上的繁华。沿岸的运河历史文化公园记载了源远流长,改造后的东巢艺术公园则焕发着蓬勃生机。

这条千古不绝的长河会继续流淌,成为一代人的记忆,又带着一代人开启新的旅程。

参考文献

本文参考《萧山市志》第三册第三十七编《文物 胜迹 旅游》第三节《萧绍运河》。


作者:文字 郭兴超 兰 玉 图片 萧山区义桥镇人民政府 萧山区博物馆 杭商传媒 朱旭洁 朱 浩 视频 杭商传媒 朱浩  编辑:顾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