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更新时间:2022-04-29 09:36:15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概括了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十条宝贵经验,强调“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决议》将“坚持理论创新”作为十条经验之一,这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
在人类思想史上,从来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以其真理的光芒照耀着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实现自身解放的道路,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为探求救亡图存的出路,近代中国进行了大量努力,但“一切别的东西都试过了,都失败了”。在“诸路皆走不通”的困境中,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立者,经过亲身实践、反复推求、深入比较,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以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中国共产党人自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就一以贯之、坚定不移,从来没有彷徨过、放弃过。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邓小平同志说,“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也多次指出,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这一点不能动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
百年来,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坚持理论创新,其重心在于“坚持”,必须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真理性,并在此基础上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只有不断发展,才能长期具备先进性和创造力,这就要求其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推进本土化与时代化。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郑重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列宁也强调,“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马克思主义不是仅仅为“一时一地”的个别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僵死的教条,而是一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因势象形”“随物赋形”,具体地应用于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作为科学的行动指南,帮助不同时空条件下的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并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伟大成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丰富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程,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而是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飞跃。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才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强大的生命力,并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
新时代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新时代新征程,要求我们坚持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善于统筹“两个大局”。当今世界、当今中国,与百年前我们党初创时的形势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起点、实践原点。面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必须把中国因素和世界因素统筹起来考虑,用理论创新回答时代之问,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做好“两个结合”。百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越是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社会实践和文化传统两个维度上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开放性在中国得到更加充分的彰显。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最坚强的思想保障和政治保障。
(作者:李海涛 赵可金,分别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29日 06版)
作者: 编辑:李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