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党史丨红色记忆·中共萧山地方党部的成立
更新时间:2021-02-08 16:45:29 内容来源:
北伐革命军胜利抵达杭州 来源:《中国共产党萧山历史》
1926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的共同努力下,当时国民革命运动的中心广东吹响了北伐战争的进军号。伴随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的雄壮歌声,杭州萧山也和全国各地一样掀起了支援北伐、反对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高潮,并在斗争中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
1926年,浙江全省普遍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人民苦不堪言。而统治浙江的军阀孙传芳为对付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一面对革命者实施残酷镇压,一面又对广大人民群众加紧压榨,以应付庞大的军费开支。为支援北伐军尽快入浙,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共杭州市党组织和左派国民党省党部在严酷的形势下,整顿和恢复了被沈定一一伙破坏的各地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组织,发动民众投入战斗,迎接北伐军的胜利到来。11月,杭州国民运动委员会和左派国民党省党部派中共党员宋梦岐以国民党登记员的身份来萧开展工作。
宋梦岐首先来到他曾经工作过的萧山坎山,以此为基地,发动了一批在当地任教的革命青年和有一定声望的老国民党员,重组了国民党萧山临时县党部执行委员会,同时迅速着手开展支援北伐战争的工作。但当时的主要领导权掌握在老国民党员盛炼心手中,不利于开展革命活动。于是,宋梦岐便根据上级指示,设法与在萧山通惠公纱厂以工程师为掩护的中共党员郑彦之取得联系,同时又设法邀集傅彬然、祝庆祥、莫仲乔等革命青年回萧,一起开展革命工作。其中傅彬然不仅亲历过杭州的五四运动,又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员,而且已在杭州、绍兴等地任教和担任学校教务长多年,在萧山民众中有一定的影响。宋梦岐便通过社会关系将他安排到当时萧山的最高学府——县立仓桥小学担任了校长之职。
1927年1月初,被孙传芳新调任为浙江省省长的陈仪宣布起义,其部属在萧山响应,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陈兵于西兴、盈丰一线,设司令部于衙前,隔江与杭州的孙军对峙,萧山一时战火纷飞。当时中共宁波地委曾派出20多名骨干组成前敌宣传队,来萧山慰问起义将士,并协助组织政治部。宋梦岐也发动瞿缦云等老国民党员组织成立慰问队、担架队、临时医院、红十字会等,支援起义部队。由于部队脱离孙军后,军饷发生困难,急于到宁波一带筹措,所以部队在萧绍一线坚持10余日后自行撤兵。后来,这支部队在宁海遇到了从福建败退的孙传芳周荫人部,因所占地形不利,激战三天后,起义部队全线溃退,其大部分散兵又回到萧绍一带,而杭州方面的孙传芳孟昭玉部又发动夹击,闹得萧山很不安宁。在这一混乱的局势下,宋梦岐克服重重困难主持局面,并在战火中继续从事党务发展工作。
1927年2月18日,国民革命军曹万顺部进驻萧山,萧山宣告光复。在北伐胜利的形势下,宋梦岐不失时机地开展工农运动,他与傅彬然、郑彦之等商议,决定由郑彦之负责萧山最大的两家工厂——通惠公纱厂和庆云丝厂的工人运动,由傅彬然负责以小学教师为主的知识分子的工作,由莫仲乔、瞿缦云等负责农民运动。他们相互配合,共同努力,首先发动以庆云丝厂、通惠公纱厂为主的工人运动,成立了工会组织,同时又在农村发动成立农民协会,开展以“二五减租”为口号的农民运动,以小学教师为主的知识分子也积极投入到革命宣传活动之中。在广泛发动工农群众运动的基础上,宋梦岐等大力培养和发展骨干力量,并在斗争中首先吸收了傅彬然、祝庆祥、莫仲乔、许羡蒙、商荫庄、赵侠卿、任沛潮等10余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迅速建立了庆云丝厂、通惠公纱厂、仓桥小学3个党支部。1927年3月初,宋梦岐征得上级的同意,在仓桥小学召开党员会议,成立了中共萧山地方党部,由宋梦岐任负责人,傅彬然、郑彦之、祝庆祥、许羡蒙为委员。中共萧山地方党部的成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萧山县级组织的诞生,标志着萧山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
同时,宋梦岐以国民党省党部登记员的身份,对原有的国民党员进行了甄别登记。1927年3月8日,萧山县国民党员大会召开,将国民党临时县党部改名为国民党萧山县党部,宋梦岐被推选为常务执委。
作者: 编辑:刘舒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