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萧山小微企业法律服务平台 > 政策解读 > 正文

城市“心” 数创生活

更新时间:2021-05-24 09:54:21    内容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今天的萧山,经济强盛,民生优裕,社会和谐,尽显大都市强区的魅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萧山正以昂扬的斗志、创新的思维、开放的格局,开启新百年的征程。即日起,本报推出《盛世百年看新貌》系列报道,展现当下萧山的新发展、新面貌、新成就、新目标,激发萧然儿女接续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一条城河穿城而过,滋养一座城的百姓,积淀一座城的底蕴。沿着城河看民生,清晰地看到了时代的变迁。

50年前,城河是萧山城里人重要的水源。现在,城河是萧山人亲切的文化场景。傍晚,在城河边散步,垂柳拂岸,数码灯光在石板古桥身上映照出一首首诗句,穿越感油然而生。

一切都在发展,萧山人生活的中心,已经从城河边向四周发散,城区这个概念,也数百倍地延伸,不断迭代更新。老旧小区里通上了天然气、装上了电梯,现代楼宇里迸发出创新力量,教育、医疗、交通用上了大数据,生活变得越来越智能、越来越便利。从历史中走来的萧山城区,正在城市化建设中焕发新活力,用时代的元素更新城市的肌理,书写萧山人精彩的生活。

解码文化基因

漫步老城区,运河、石桥、寺庙……静静矗立,时光悠长,脚步不由得慢了下来。

作为萧山城市文化的发祥地,老城的许多角落,都散发着历史的韵味。城河街边,梦笔桥、仓桥、市心桥、永心桥、惠济桥,一座座古桥静静伫立,诉说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小巷深处,祇园寺古朴典雅、静谧安详,隔开了外界的喧嚣;知章故里、朱凤标故居,历史名人流传千年,已成为文化地标……从运河古街,到宗教文化,再到名人故里,老城区是萧山的根脉、基因和记忆。

去年底,千年古寺——江寺经过改造提升,以浙东运河萧山展示馆的崭新面貌精彩亮相,由此打开了封存已久的历史文化大门,萧山将通过一系列文化基因解码工程,让悠久的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积淀焕发生机,为新一轮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力量。

东岳庙的修缮计划已经启动,未来将建设成为南宋文化、运河文化、宗教文化相结合的综合性文化地标,与江寺、祇园寺等“串珠成链”;运河城区段七座古桥维修保养已提上日程,将增加夜间灯光及介绍说明,全面展示古桥的悠久历史;诗狂贺知章文化以沿西山文创产业集聚区为蓝图,也将打造成为杭州艺术文旅头部品牌,在新时代下大放异彩。

历史和现代、文化和生活在这里融会贯通、迭代发展,一幅休闲文化景观轴画卷已然展开,萧山的城市故事会顺着历史的河流,娓娓道来、绵延不绝。

打造宜居家园

大多数在萧山老城区生活的人,会对这里产生一种无法替代的依恋。

这里有便利的基础设施、成熟的生活配套,城厢幼儿园、湘师实验小学、高桥初中、萧山中学等,萧山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集聚于此;区第一人民医院、萧山体育馆、开元名都大酒店、万象汇等,区内领先的医疗机构、文体设施、酒店商圈也扎根于此。住在这里,衣食住行医养乐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在家门口能便捷实现。

这种时时刻刻能兑现的幸福感,源于城市化的先行发力。而先行的另一面,也意味着基础设施陈旧、环境脏乱差、管理难度增大等诸多老城区“病灶”正在加快显现。为此,萧山近年来吹响了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的冲锋号角,为老城区铺展都市格局、加快新型城市化转型打下了扎实基础。

通过改造提升,原先零散分布的农民房,变成了鳞次栉比的小区楼;破旧的老小区装上了电梯、配备了助老食堂,记忆中那些安全隐患多、社会治安差、环境面貌差的城中村、老小区,正在走向社区化、品质化,甚至智能化管理。

广德小区位于北干街道,是较早建设的城市拆迁安置小区之一,小区内设施陈旧,部分主干道通行困难,2020年列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如今,结合未来社区和智慧城市建设,将把未来社区的“邻里、健康、教育、建筑、交通、服务、治理”七大场景植入提升改造中,届时不仅将增加老年食堂、小区公园、儿童游乐园等,还将植入摄像头、人脸识别、车辆识别、数字化城市治安管理运行平台等功能,让“老小区”也能迸发“新智慧”。

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交通……当科技带来的便捷感,融入充满人情味的街巷中,渗进写满故事的楼道里,老城区居民竖起了大拇指。

发展都市数创

城中村改造,让居民住上了楼房,扮靓了环境,提升了品质,也为经济发展腾挪出了新的空间。

建设三路与金一路交叉口,一座洁白明亮的现代化建筑,犹如一只张开羽翼的大鹏,安静地落在这片土地上。两年前,这里还是一幢废旧工业厂房;两年后,已成为萧山城区存量升级的标杆、引领未来发展的湾区数字公园。更为重要的是,不到两年时间,这里的空间去化率已达95%,签约项目30多个,包括准独角兽4个。

“湾区数字公园更像一个创业社区,除办公楼,还有路演中心、单身公寓、屋顶花园、健身房、便利店等。”在盈动资本创始人项建标看来,一个地方就像一片由茂密森林组成的生态系统,人才是“水”,营商环境是“空气”,资本是“阳光”,开放包容的文化是“土壤”,“而萧山具备了创新生态全要素。”

近年来,萧山在老城区大力实施“退二进三”“腾笼换鸟”,一个个旧厂房华丽蝶变、一幢幢科创园拔地而起,办公楼里长出的崭新业态、涌动的创新力量,已成为推进萧山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为萧山城市发展打开了经济新格局。

以市心路、金城路沿线为核心,萧山的金融、商贸、数字经济、楼宇服务业快速集聚发展,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这里已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在蜀山的湖东村,一家纺织车间改造而成的“WAKE UP”幻行艺术空间,就像一个跳脱的精灵,用现代的方式唤醒城市的创新潜质;新塘云创直播小镇内,电商直播与新零售结合共生的新业态,正推动城市经济迈入数字化发展新跑道。

宜居宜业更宜人,这里就是萧山城市的“心”。


作者:记者 施丹丹 王慧青  编辑:邱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