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第二届萧山人大会  >  致敬平凡  > 正文

孟水花: 一往无前助残路,14年砥砺写初心

更新时间:2020年10月23日 18:41   内容来源:萧山网   

近几天,秋日晴方好,孟水花表示要趁着周末的好天气,带残疾人朋友们去嘉兴南湖转转,放松心情,让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这几天天气不错,抓紧带盲人朋友们出去转转,他们平时出行不便,趁着这次机会带他们放松放松,让他们‘看看世界’。”

孟水花,萧山城厢人,萧山城厢街道“爱心互助中心”创始人,杭州首届“最美助残志愿者”。今年58岁的孟水花,14年如一日,为残疾人撑起了一片天。

自强不息,立志成为有用的人

开朗热情、积极乐观,笑起来眼睛像月牙,这是记者第一次看见孟水花时的印象。在城厢街道萧然南路38号“爱心互助中心”,无论80后、90后,还是00后,都亲切地称呼她一声“孟大姐”。每次看见孟大姐,总能被她身上散发出的正能量所感染,很难发现她身上的残缺。其实,她在20多年前她遭遇了一场噩梦。“因幼小右手患血管癌,后期病情恶化,在我三十出头的那一年不得不做了右手截肢。我当时感觉失去的不是一只手,而是我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手术后我失去了工作,失去了生活的自理能力,更失去了做人的信心,精神到了崩溃边缘,经常有轻身的念头。最后,在亲人和朋友的鼓励下,我重拾起生活的勇气,度过了人生最难熬的日子。”

孟水花说,那段时间里,她阅读了大量残疾人重拾信心的故事,觉得自己的人生不该如此平淡。既然命运给了如此“精彩的体验”,她就要有一个新的起点,重新面对这次“挑战”。“那时,我就告诉自己,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并暗暗下定决心,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于是,她决定帮助那些和她一样无法直视生活的残疾朋友们重新找回自我,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

2006年,孟水花在西河公园创办了我区首个残疾人康复培训中心,专项为残疾人免费服务,提供康复器材、培训教练、心理咨询师等。2008年,孟水花把目光转移到萧山聋哑学校的孩子们身上,她决定让孩子在无声的世界舞动起来,跳出自信和风采,同时,在区残联的大力支持下,她又为学校开通了三条援助专线,为残疾学生上学有困难的家庭提供援助,免费接送残疾学生上下学。2009年,萧山“爱心互助中心”正式成立,并成功建立起四支爱心服务队:热心大姐工作室、爱心援助直通车、便民服务义工队、公益艺术团,经过11年的发展,如今的“爱心互助中心”已开展公益活动数百次,在全区影响力日益增大。

“爱心互助中心”与城厢街道“残疾人之家”结对,定期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帮助,“他们基本上都是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或孤寡老人,我们会定期上门为他们提供便民服务,与他们聊天拉家常,让他们有家的感觉。”

14年坚守,助残这件小事有了温度

“‘爱心互助中心’经常组织开展活动,每个月22号都会上门为我们理发、测血压,前不久双节还为我们送来了慰问品,不定期还会组织文艺表演。”汪大爷咧着嘴笑得很满足。

“我们盲人平时娱乐少,出行也不方便,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今年疫情前,孟大姐组织志愿者全程陪同,带我们去‘看’电影,通过讲解人的生动描述,加上自己的想象力,真的在内心里呈现出了一定的视觉画面,我仿佛真的‘看见’了!”视力障碍者张先生感叹道。

“‘爱心互助中心’成立以来,在萧山区域内各街镇建立了服务网点,爱心援助直通车也已设立五条专线,街镇联络站已有四站,至今接送残疾人已达700余人次,和聋哑协会、盲人协议、特殊教育学校、萧山福利院、城厢街道“残疾人之家”及四个社区、五个街镇保持互动信息往来。”孟水花介绍说。

但在初创阶段,包括孟水花夫妇在内,一共才7名工作人员。是孟水花不厌其烦地宣传、引导,让更多人加入到了志愿服务的团队中。岁月荏苒,如今,“爱心互助中心”已有150余名志愿者,成了一个其乐融融、温馨祥和的大家庭。

今年已经是孟水花从事助残服务的第14个年头,东到益农、西至戴村、南至楼塔、北到南阳,14年间孟水花助残的脚步不知不觉间已经踏遍了萧山,说起用脚丈量萧山的经历,孟水花表示“爱,就是坚守的全部意义。”

“我想把‘爱心互助中心’打造成残疾人朋友的开心家园,让他们在这里重新找回希望与价值。”为此,她开创了启智学校,为残疾朋友进行技能培训,如:水培植物种植、绢花制作、糕点制作等,让残疾朋友体验到自食其力的成就感。

采访的最后,孟水花坦言,助残这件小事,没有止境。“无论多少艰辛、多少困苦,每当看到残疾朋友脸上灿烂的笑容时,我心满意足!”


作者:记者 周颖  编辑:邱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