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2020理论学习专题 > 部门篇 > 正文

关于萧山区大学生暑期实践情况的调查分析

更新时间:2020-12-31 19:51:15    内容来源:   

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区人力社保局、区教育局、团区委等单位主办的“青春党建·助力成长”萧山区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在全区范围内联动开展。全区各镇街、平台,区级机关各单位,部分企业等共计82家单位推出1140余个实践岗位,通过相关媒体、校园招聘会、大学生暑期实践网上报名系统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并在系统中完成自主报名和岗位匹配。据不完全统计,暑假期间有314名大学生开展岗位实习,有1200人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有来自全国各高校20余支社会实践队开展课题调研。

为了解大学生在萧山区开展暑期实践的体会想法,为更好地服务大学生回萧创业就业提供第一手资料,团区委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利用手机端实施了大学生暑期实践情况抽样调查,问卷填写人数为200人。同时,通过走访暑期实践大学生,开展座谈交流等方式,面对面收集大学生的意见建议。现将暑期实践情况及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供参考。

一、参与暑期实践的大学生群体分析

在参与填写问卷的200名学生中,按所在年级看,大一、大二学生占60.5%,大三、三四学生占32.5%,研究生占3.5%。按所学专业看,理工农医类的占26%,人文社科类的占24.5%,高职高专占16%,师范类的占10%。

根据参与岗位实习的全部314名大学生资料,男生75人占23.9%,女生235人占74.8%,另有4人未填写。按政治面貌看,共青团员263人占83.8%,中共党员16人占5.1%,其他13人占4.1%,预备党员2人占0.6%,另有20人未填写。

在参加实践的方式上,有114人通过网上报名平台参加占57%,有51人通过志愿汇APP报名参加占25.5%,有21人通过学校或父母安排占10.5%,另有14人通过其他方式占7%。其中,125人主要进行岗位实习占62.5%,97人主要参与志愿服务占45.8%,13人主要参与社会调研占6.5%,还有6人选择其他占3%。

在接受调查的200名大学生中,在乡镇街道实践的有81人占40.5%,在区级机关事业单位实践的有56人占28%,在企业单位实践的有23人占11.5%,在村、社区的有8人占4%,其他32人占16%。从实践的长度看,48%的学生参加实践1-1.5个月,40.5%的学生实践小于1个月,8.5%的学生实践1.5-2个月,3%的学生在2个月以上。

二、大学生暑期实践的总体情况

暑假期间,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全球高校的上千名大学生返萧、来萧,活跃在各自岗位开展社会实践,用脚步丈量萧然大地,用奉献传承志愿精神,以所学服务中心工作,以所得提升综合素质,成为一股助力萧山发展的重要社会力量,整体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上下联动,党建引领。

此次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突出党建引领这一重要法宝,上到全区通盘考虑,下到基层落地生根,强化参与式管理,增强了实践学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青春党建·助力成长”全区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中,全体大学生见证了临时党支部和临时团委的成立,全体实践大学生党团员纳入临时党团组织管理,并明确了学习政策法规、开展组织生活、营造环境氛围等基本职责。随后,在区直机关团工委和各镇街、平台团(工)委的指导下,各单位暑期实践大学生相继成立临时团支部,明确工作目标,进行工作分工,组织活动开展,以党建带团建,进一步发挥大学生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其中,党湾镇、楼塔镇、河上镇等还以师徒结对、导师SHOW等形式将优秀的党员、团员作为实践单位的辅导员,强化日常管理和思想引领。暑假期间,临时党团组织按计划进行了“四个一次”活动,即开展一次主题党团日活动、参加一次党团课、进行一次走访慰问、做一次总结分享,丰富了大学生的暑期实践生活。

(二)点面结合,整体推进。

1、统筹全面与示范引领相结合。一是在志愿服务方面,我们推出暑期“七彩志愿服务”项目清单,提供包括红色暖心便民、橙色文化惠民、黄色文明劝导、绿色垃圾分类、蓝色五水共治、青色夏送清凉、紫色大型赛会等在内的七大类18款志愿服务项目,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了广阔舞台。组织大学生为增材制造大会、中国机器人大赛等大型赛会提供志愿服务,并做好培训教育、后勤保障等工作。召开暑期大学生志愿者分享会,来自12支志愿服务队的21名大学生志愿者介绍服务项目,分享经验感悟。二是在社会实践方面,我们积极为来自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全国高校的大学生开展课题调研提供好服务,引导实践学生走访企事业单位,帮助采集与课题有关的有效信息。三是不断夯实校地合作的基础,与南开大学共建“社会实践基地”,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签订友好协议,达成暑期实践的长期合作意向。

2、多点开花与助力中心相结合。立足于培养学生大局意识为出发点,暑期各类主题党团日活动坚持助力全区中心工作,体现青年责任担当。组织参加暑期实践的大学生们赴河上镇参观调研美丽乡村建设,听一堂“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公开课,接受一次乡村振兴的实地教育;加入垃圾分类讲师团,走进处置企业和示范基地,开展志愿宣传,传递绿色理念;参加“青小卫”主题团日活动,助力国家卫生城市复评;加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群众满意度调研、文明出行交通劝导活动等,助力文明城区建设。

(三)内外兼修,创新方式。

1、内化于心,着力提升学生素质。各实践单位注重为实践学生提供培训学习机会,使其尽快熟悉岗位内容,适应岗位要求。例如启动仪式上邀请到浙江大学教授为全区暑期实践大学生讲授职场礼仪;临浦镇开展了“讲文明 树新风 迎亚运 学礼仪”知识分享;党湾镇组织学生到三元集团与新入职高学历员工交流等。此外,各镇街还组织了参观交流活动,带领实践学生深入认识萧山,了解家乡变化。如南阳街道组织学生走进杭州保税物流中心初识智慧物流应用;戴村镇组织学生来到集镇、三头村文化礼堂、登山健身步道等,感受小城镇综合整治的成效。

2、外化于形,精心拓展实践载体。立足于岗位要求,着眼于成长需求,各单位不断丰富实践活动的形式,发挥大学生的自身优势,激发大学生参与社会建设的热情。开展“缘于萧山·海燕集结”萧然学子联盟主题活动,由暑期实践的留学生发动召集到萧山籍留学生一百余人,新增北美、英国和澳大利亚等4个海外分站,均由暑期实践留学生担任站长,提升了学子联盟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各镇街开办“假日学校”,实践学生以哥哥姐姐志愿者的身份进行授课,关心关爱身边的“小候鸟”。“酷暑送清凉”志愿服务行动中,实践学生参与慰问户外工作者。

三、大学生暑期实践中的特点与问题

(一)注册人数和录用比例偏低。

从平台的报名情况看,有个人简历注册1027份,应聘记录3758条,而实际参与岗位实习的314人仅占注册数的30.6%。据了解,全区全日制在读的大学生约2.5万人,注册数不高的现象一方面是青年大学生暑期有准备考研、准备出国、小学期学制、外出旅行等安排的客观原因,也有参与暑期实践的积极性不高的主观原因,另一方面也说明暑期实践活动的宣传推广途径亟待拓宽,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岗位数和注册数相当而录用率偏低,说明存在人岗匹配的问题,报名系统也需更加完善。

(二)选择岗位首要考虑兴趣其次专业。

关于参加社会实践的初衷,有78%的大学生选择了“锻炼能力,强化专业知识”,有70.5%选择了“积累工作经验,明确今后的工作方向”,有68.5%选择了“拓宽交际圈,认识更多的人”,9.5%选择了“学校或者父母要求,不得不参加”。选择实习岗位时,首要考虑得因素是“自己感兴趣的”占68%,其次是“与专业相关”的占48.8%,再次是“有挑战性的”占38.4%,选择“相对轻松的”占8.8%。

(三)主要收获是社会经验和人际关系。

参与问卷调查的200名大学生中,分别有88.5%和83.5%认为暑期实践积累了社会经验,增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也有66%的大学生认为帮助提前体验了职场生活,有45%的大学生加深了专业知识,提升了工作能力。可见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对专业技能的提升较为有限,主要在于增强通用性的沟通表达、组织协调能力等。

(四)部分大学生提出希望有工资报酬。

在工作环境方面,80.8%的大学生表示非常满意,18.4%表示一般,有1位大学生表示不满意。在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中,有10余位提到了希望有工资报酬的意见建议。在工作量的安排上,45.5%的大学生感觉很充实,44%认为一般饱和,但也有3%认为已经超负荷运转,有7.5%觉得不饱和,有点浪费时间。总计有95.5%的大学生表示明年一定会参加社会实践或者看情况而定,有91.2%的大学生表示非常想或可能会到目前实习岗位就业。

(五)困难主要来自于实际工作技能。

在问到实习中有哪些困难时,有67.5%的大学生选择了实际工作技能,有24.5%选择了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有20.5%选择了同事之间关系的处理,还有6.5%选择了住宿生活。对于岗位所需技能的掌握情况,12.8%的大学生完全掌握可以胜任,60%掌握且比较熟悉,17.5%掌握但并未熟悉,9.6%仅初步了解并未掌握。

四、几点建议

全区性的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组织实施集中统筹、相关单位各司其职的方式使得暑期实践充实而有序。同时,工作开展中有些环节还有待完善和提高,问卷调查和调研走访过程中,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我们将其整理如下。

(一)逐步完善网上报名平台。

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通过“青春党建·助力成长”网上报名平台参与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对岗位的满意度较高,一方面是由于提供这些岗位的用人单位有需求,对大学生的暑期实践有目标有计划,另一方面通过报名平台录用是经过了招聘选拔程序,大学生更加珍惜实践的机会。相反,通过学校或者父母安排的大学生由于自我需求较低,且用人单位的安排不足,更容易出现暑期实践不够充实,消磨时间的现象,甚至有大学生为此提前结束了实践。因此,建议注重网上报名平台的完善,增加实践单位类别和岗位数量,提高通用型岗位的比例,增加二次报名和用人单位信息反馈等功能,拓展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宣传渠道,提高活动的知晓率和注册报名的录用率。

(二)探索建立萧山籍大学生数据库。

在调查暑期实践大学生对萧山区“金梧桐”人才安居计划等政策的了解情况时,仅有5%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有52.5%表示有所了解,有42.5%表示完全不了解。因此,建议实时掌握萧山籍大学生就学情况和毕业去向,探索建立萧山籍大学生数据库,加强与萧山籍大学生的联系,利用寒暑假开展乡情教育、政策宣讲等活动,分门别类地为本土青年学子提供实践机会、政策咨询、就业帮助等精细化服务,使区内的优惠政策充分传递、覆盖、辐射到相关人群。可以考虑将实践活动开展较多、组织保障较为有利的党湾镇、临浦镇作为试点先行探索建立数据库,待经验积累、条件成熟后再在全区范围内推行。

(三)形成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的常态化组织机制。

总体来看,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受到了青年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问卷调查中有部分学生希望可以增加寒假社会实践,有更多的实践岗位和体验活动。因此,建议不断完善社会实践的组织方式,每年寒暑假两次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延续成立临时党团组织的成功做法,全区一盘棋考虑,形成包括启动仪式、主题活动、结业仪式等在内的一连串活动形式,有工作布置、有岗前培训、有经验交流、有总结表彰的一条龙活动内容,做精做优大学生暑期实践工作品牌。强化组织保障,继续实施为实践学生购买基本保险的举措,争取财政支持给予学生适度的津补贴,解决实践中的住宿、就餐、交通、安全等后顾之忧。建立完善实践考核评价机制,督促相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激励学生发挥才干有所创造。

(四)探索开展非萧山籍大学生来萧挂职锻炼。

组织开展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在为青年学子提供实践平台的同时,也是充实全区人才“蓄水池”,引导鼓励优秀学子返萧、来萧创业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建议不断拓展校地合作的阵地,有针对性地联系更多非萧山籍优秀学子,可参考湖州市、丽水市与浙江大学签订合作协议的做法,每年组织在杭优秀学子到萧山有关企事业单位开展4-6周的集中挂职锻炼,使其深入了解萧山,源源不断来到萧山。依托萧然学子联盟等载体,加强与高校的对接,通过共建社会实践基地、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提供更多符合大学生需求的实践岗位。


作者:  编辑:熊依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