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2020理论学习专题 > 部门篇 > 正文

当前我区建筑工程领域欠薪形势及对策建议

更新时间:2020-12-31 19:43:29    内容来源:   

近年来,中央及省、市、区高度重视防范处置企业欠薪工作,区级相关职能部门不断出现政策、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明晰责任,做了大量的工作,群体性讨薪现象明显减少。但从总体情况看,我区建筑工程领域的欠薪问题仍十分突出,存在一些不规范、不到位、不落实的问题,往往是“事后解决多、事前预防少,年底集中解决多、平时发现解决少”,尚未从根本上、源头上得到有效遏制欠薪问题。区信访局根据近年来有关欠薪问题信访的工作形势,对存在的的诱因多样、管理混乱、监管缺失等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并对如何有效化解处置欠薪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主要问题

建筑工程领域由于工程量计算、工程款支付、用工考勤等方面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致使该领域与其他行业相比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随意性,一旦劳资双方出现矛盾争议,极易引发群体信访矛盾,对社会稳定局势带来较大的压力。从近年来的信访情况分析来看,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投诉总量高位运行。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区在建筑工程领域发生的欠薪信访问题年均达4000件次以上,其中尤以公开电话和网上信访投诉居多,约占投诉总量的81.3%。建筑工程领域的欠薪主要发生在装饰行业这一块,欠薪高发最主要的原因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相关属地协调配合不够紧密,发生欠薪问题不报告信息、不主动处置,任由事态发展。有的项目工地分包负责人(包工头)、班组长、农民工抱团集体上访,甚至在项目工地、政府部门、交通道路等地长时间聚集;有的分包负责人组织农民工集体上访,并出现“不付工资拒不离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等现象;有的欠薪责任主体面对欠薪问题态度不积极、不主动,导致重复投诉、重复上访;有的责任主体每月只发给农民工少量的生活费用,一旦工资额度长时间累积后,往往出现无力支付的窘境。

2.问题诱因较为多样。从欠薪时间来看,主要集中在春节农民工回家过年和秋季农民工子女就学两个阶段,其中春节前一个月的欠薪信访量约占总量的45.3%、开学前一个月的欠薪信访量约占总量的31.1%。从问题区域来看,主要集中在城区及周边区域范围内,尤其是基建任务重、重点项目多、发展速度快的地方,合计约占总量的65%以上。从企业情况来看,非在本地注册的施工单位或劳务派遣公司发生欠薪问题的概率相对较大,有时出现问题后甚至找不到负责人,导致解决期限迟迟不能明确,问题一拖再拖。从涉及单位来看,政府项目好于商业项目、重点项目好于一般项目,但一些知名企业和央企、国企的欠薪问题也呈现增多趋势,信访数量已接近总量的10%左右。从施工队伍来看,大多是由分包负责人的亲戚、老乡、朋友或本村本族人员组成,出现欠薪情况后易形成抱团上访的态势。

3.用工管理不够规范。建筑工程领域欠薪既有老问题、也有新情况,既有老习惯、也有新挑战,症结主要还是用工管理不够规范,习惯于用老方法、老经验组织队伍施工。从工程发包来看,主要是项目层层转包分包,有的未签订承包协议并引发诸多争议,有的以私人关系、熟人关系层层分包,有的中途随意更换施工队伍。从考勤管理来看,有的用工关系混乱且随意拉队伍施工,有的临时或短期用工且不签订劳动合同,有的为图方便或因考勤打卡故障而随意从其他通道进入施工场地。从维权形式来看,最为突出的是分包负责人鼓动民工讨薪,尤其是中途退场或返工项目大多出现集体讨薪现象。此外,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分包负责人和农民工之间的多方搏奕较为常见,多选择以集体访的形式向政府或对方施压。

4.日常监管仍有缺失。主要是规范用工和工资发放等制度规定没有落细落实落地,一方面是相关属地镇街和行业主管部门未真正形成监管合力,力量没有下沉、监督没有到位;另一方面是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往往一“包”了事,对平时的建设过程不管不问,出现问题后躲避三舍,导致矛盾叠加。如,有的施工单位虽已将工资统发至农民工个人工资卡,但由于工资卡、密码等由分包负责人掌握,又可随意支取卡内工资,导致劳动报酬得而复失;有的项目工资发放平时仅以每月少量生活费和临时借款代替,一旦工资累积额度偏大,易造成分包负责人无力支付,又只有向施工单位要求追付,甚至要求超付。此外,有的项目当天刚完工,分包负责人就会带着农民工要求立即支付工资,对于这个新情况尚缺乏有效的应对预案。

二、对策建议

1.要立足源头,预防在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各级关于防范处置企业欠薪的各项制度规定,在抓好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的同时,切实把根治欠薪放在同等位置抓紧抓到位。各区级职能部门、行业主管部门、镇街(平台)要持续保持排查和防范企业欠薪的高压态势,发现隐患有专班处置、专人负责、专门对策,出现集体上访有预警信息、有多方协调、有处置方案,确保劳动者及时足额领取应得的劳动报酬。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把挂在项目现场的防范欠薪处理机制真正落到实处,出现问题要及时向属地政府报告相关信息,并在职能部门的支持下第一时间妥善进行处理,切实把欠薪问题解决在初发阶段、解决在项目现场,确保个体欠薪问题少发生、群体欠薪问题不发生。

2.要形成合力,协同推进。不断规范完善“人社部门牵头抓总、主管部门重点监管、镇街平台精准协调、其他部门主动介入”的欠薪联合处置机制,对有欠薪隐患的企业实施全程监管,开通绿色通道、精减处理程序、缩短处理时限,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加大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日常监管力度,畅通举报投诉渠道,提供快捷高效维权服务,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到位。政法机关适时提前介入、主动出击,依法从严从快查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和恶意讨薪等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一旦出现欠薪,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负责人均要落实第一时间到场,主动配合职能部门妥善进行处置,即便欠薪的是分包负责人,也要扛起连带责任。

3.要落细制度,敢动真格。从目前情况来看,建筑工程领域欠薪问题易发多发的是装饰行业,必须把项目工地的实名制管理、工程款与工资款分账管理、银行代发、按月足额支付、工资保证金等监督制度和长效机制切实落到实处。区级相关职能部门要下大力整治工程领域违法发包、分包、转包和挂靠等层层“剥皮”的承包方式,从源头上消除拖欠工资隐患。严格按照要求建立“欠薪黑名单”制度,定期公开曝光一批典型案例,依法惩处一批违法单位(人),探索建立项目承包单位(人)“有序进入、无序退出、违法惩处”制度,并将末端分包负责人也同步列入信用管理,顶格处置违法行为,提高违法惩处成本,努力构建起“不敢欠、不能欠、不想欠”的浓厚氛围,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4.要营造氛围,多措并举。各属地镇街(平台)和区级相关职能部门要坚持把防范处置企业欠薪纳入普法教育范围,用足用好报纸、电台、网络和墙绘等宣传载体,积极宣传和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有关法律规定,切实在全社会营造起“根治欠薪”人人有责、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要通过进企业、进工地、进宿舍等方式,持续深入开展“送法规、送政策、送服务”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农民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要互通信息、加强沟通,慎用、少用、不用已在“欠薪黑名单”或经常出现在集体讨薪名单上的分包负责人,避免出现一“包”了时、推脱责任。


作者:  编辑:熊依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