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2020理论学习专题 > 部门篇 > 正文

萧山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0-12-31 17:48:00    内容来源: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9月对技能人才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制造强省和打造全球制造业基地的战略部署,为进一步了解我区技能人才工作现状,为大力实施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我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同区级相关部门组成工作专班,深入调研,分析汇总数据,现将我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技能人才工作现状

(一)政策体系情况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我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持续出台政策保障技能人才队伍快速壮大。2016年,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及团队、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我区出台《杭州市萧山区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体系建设资助办法》、《杭州市萧山区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管理办法》、《杭州市萧山区高技能人才培训培养资助办法》、《杭州市萧山区院校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资助办法》、《杭州市萧山区首席技师评选管理办法》、《杭州市萧山区技师工作室管理办法》等6部管理办法,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优化升级,为我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2017年,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和杭州市人力社保局、杭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杭州市职业培训补贴(资助)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我区制订《杭州市萧山区职业培训补贴(资助)实施办法》,对重点群众、企业、培训机构进行岗前培训、技能提升等给予经费补贴,提高各方主体培训积极性。

2019年,我局会同区委组织部出台《关于萧山区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区的若干意见》,其中对《杭州市萧山区技师工作室管理办法》、《杭州市萧山区首席技师评选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全面提高补助经费标准,另外,《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补贴》、《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引才奖励》也在此次人才政策编制中应运而生。自此,我区基本建立起涵盖技能人才引进培养、平台载体建设和评价激励的政策体系,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人力社保部门具体负责,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技能人才工作新格局。2020年,我区将继续完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技能等级认定制度等方面的政策文件,为全面贯彻落实上级行动、推行新制度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

(二)产业发展情况

2019年,萧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47.66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2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66.6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22.7亿元,分别增长1.4%、5.7%和7.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2:41.5:55.3。

根据《萧山区“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要求,“十三五”期间,我区人才结构目标为:优化人才产业布局,力争到2020年底,第一产业人才总量保持基本稳定、略有增加,重点聚焦生态农业、都市新型农业等产业人才;第二产业人才数量稳步增长,特色产业增速明显,重点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人才,以及化纤、装备制造、钢结构、羽绒服装、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转型发展人才;第三产业人才数量快速集聚,现代服务业人才比重明显增加,重点集聚信息、金融、健康、商贸、旅游、文创等产业人才。

目前,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正处于重要窗口期,国内区域竞争格局正从县域经济向区域经济、城市群经济转变。长三角一体化、杭州湾大湾区建设、杭州“拥江发展”等系列重大战略机遇,“后峰会、前亚运”重要时点,助推萧山区进入城市建设和产业转型“双提速”阶段,将迎来更多国际资源、要素导入机会,国际化程度也将大幅提升。在此背景下,萧山区以数字经济、高端装备、新能源(智慧) 汽车、生命健康以及纤维新材料产业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不断集聚发展,增材制造、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通讯、VR/AR、区块链等产业热点均有所布局,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加速。

传统制造业一直是我区传统产业和主导产业,年均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稳定在三分之一以上,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近期相继出台《萧山区打造新制造业中心行动方案(2020-2025年)》和《关于创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新制造中心的实施意见》,根据文件要求,我区计划打造卓越先进制造业集群,聚力化纤、汽车零部件、纤维新材料、智能汽车等传统领域,力争行业增加值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到2025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500亿元以上;实施新兴产业集群体质行动,聚焦数字经济、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等产业,实现增加值500亿元以上,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2%;实施未来产业牵引计划,育强5G、人工职能、量子信息、前沿材料等重量级产业,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区委、区政府力图激发“制造强区”基础底蕴和民营经济强大活力,打造产业互联网的新制造中心,建成全省乃至全国工业互联网标杆区、产业数字化第一区、民营经济活力引领区和新制造业总部聚集区。

(三)产业工人情况

全区技能人才总量26.25万人,其中,初级工10.32万人,中级工6.77万人,高级工6.39万人,技师2.39万人,高级技师0.38万人。获证人员主要为企业职工、社会人员、学校学生,比例为1:7:4,获证人员学历主要集中于初中、高中,大专及本科比例较低,在获证人员的年龄结构上,25周岁以下、45周岁以下、45周岁以上的比例为5:3:6。在性别上,男性技能人才与女性技能人才的比例为2:1,从产业分布上看,我区技能人才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住宿和餐饮、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基本从事在我区传统主导产业之中。

根据区统计局劳动力素质情况统计,第二产业中工业中技能人才主要从事纺织、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制造、汽车制造、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建筑业中技能人才主要从事房屋建筑、土木工程建筑、建筑装饰及装修。

第三产业中技能人才主要从事零售、道路运输、航空运输、酒店住宿、物业管理、商务服务。

(四)技工院校情况

我区现有技工院校2家,分别为杭州萧山技师学院、杭州第二机械技工学校,两家学校结合我区产业发展特色,以培养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为我区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人才支撑,在培养高级技工的同时,两家学校承担社会人员高技能人才培训及其他职业培训任务。

杭州萧山技师学院是一所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主办,隶属于杭州市萧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学院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工农业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经过十年的飞跃发展,已成为政府重视、学生向往、家长满意、企业认可、社会信任、平台集聚、资源一流的,萧山历史上办学体量最大、产业辐射最广、办学层次最高的第一所高等技术学院,也是杭州市首所区属高等技术学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06人,其中中高级职称教师142人,技师、高级技师78人,硕士学位教师67人,学院拥有国务院特贴专家、政府特贴专家、博士后工作站负责人、教授、全国金牌教练、全国技术能手、浙江省教育名师、浙江省学科带头人、浙江省督学等一批名师。

近年来,学院新生生源素质不断提升,目前现有在校学生2381人,学院新生普高线上生源率97.6%,最高分532.5分,录取分数线连续3年居全国职业技术类院校前列。

目前,学院实训设备总价值已突破一亿元,人均实验、实训设备价值已达4.2万元,学院建有先进制造技术系、智能装备技术系、大数据技术系、综合技术系、继续教育部和基础部等与萧山产业紧密对接的专业系部,是我区全日制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唯一基地和在职人员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主要基地。学院拥有国家级产教融合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2个国字号基地,浙江省数控技术示范实训基地等3个省级基地,高端智能设计、高端数字制造技术、增材制造技术实训室等92个专业实训场(室)。

学院借鉴医科大学培养模式,创新校企自然融合模式,确立以理实一体化、技术复合化、人机交互化、知识综合化、能力流程化、国际视野化、创新即时化的七化高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面向社会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承担着全区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员工的安全生产培训、全区所有特种工种人员的岗位培训、全区70%的各工种技术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任务、50%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任务。

杭州市第二机械技工学校(杭齿技校)创建于1978年,至今已41年,自开办以来,坚持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致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劳动者,成为机床切削加工五年制、数控加工(数控车工)五年制、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三年制)为骨干专业、学历教学(高中、大专)与技能等级培训(中、高级工、技师)并举的职业技术学校。2020年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电子商务技能型应用人才。

学校现有教职工31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9人,初级职称2人,高级技师7人,技师3人。2019年在校生411人,毕业生100人,新招生77人。学校鉴定站主要以培养机械加工技术人才为主,2017年共计培训556人,2018年共计培训327人,2019年共计培训320人。学校拥有与专业相匹配的实习设备以及教育教学设施,至2019年10月31日为止,学校拥有价值319.36万元的固定资产。2020年5月学校迁至建筑面积为4571平方米新校区。

学校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同时开发学生一专多能、适应企业需要的多工种岗位。学校与杭齿集团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校企合作关系,共建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基地,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领学生专业发展。学校切实贯彻“双证书”(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设大专班教学点,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达100%。学校以充分就业为办学归宿,向每个学生提供两次以上的就业机会,杭齿集团优先接受我校学生顶岗实习,一年后对考核合格者给予录用。近三年,在该集团实习人数占总预分配人数80%以上。学校一次就业率一直在97%以上。杭齿技校每年为萧山区制造业企业输送技工百余名,为缓解区内技术工人短缺,助推萧山工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中高职院校情况

我区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不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除不断增强硬件设备和师资力量外,适时出台职业教育改革相关政策措施,并通过资源整合等形式,对我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进行调整,我区现有4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4所民办职业学校,其中四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均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目前,区内职业学校均已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品牌,部分专业在杭州地区甚至全省中等职业学校都排名前列。此外,各职业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以建立教育集团为载体,通过基地共建、教师互聘、定向培养、校企互动、产教结合、工学交替等形式与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

我区各职业院校所设置专业涵盖全区一、二、三产,紧跟萧山经济发展实际,贴合我区产业特色,其中,萧山一职现有64个班级,拥有数控类、机电类、汽修类、财经类、学前教育类五大类专业;萧山二职现有64个班级,开设园林、商贸、餐饮三大专业群,9个子专业;萧山三职现有48个班级,设有服装、信息技术、电子、物流与财务管理等四个专业群,11个子专业;萧山四职现有49个班级,开设护理、药剂、建筑、数控技术、精细化工、国际商务6大专业群。社会培训方面,我区四所公办职业学校依托现有的师资团队、先进的设备场地,结合自身特色专业开展社会人员培训,例如萧山一职的汽车维修,萧山二职的中式烹调、中式面点、园艺绿化,萧山三职的服装制作,萧山四职的化学分析、护理学等相关职业工种,是我区企业职工进行技能提升的重要场所和平台。

2019年,全区中职学校(不含技工学校)有毕业学生数为3605人,就业学生数为3568人,平均就业率为98.97%,其中对口就业率为93.89%。在就业去向上,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数为302人;合法从事个体经营145人,其它方式就业的学生数为221人;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数为2900人,较上一年净增近600人。从直接就业的各产业就业分布情况来看:从事第一产业的毕业生数为8人,较上一年减少了60人;从事第二产业的毕业生数203人;从事第三产业的毕业生数为457人,从三个产业的就业情况看,比例与萧山地方经济的构成比重非常吻合。从直接就业的本地、异地和境外就业情况来看:在本地就业的毕业生数为568人,到异地就业的毕业生数为95人,境外就业5人;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萧山籍的毕业生去外地、境外就业人数较少。从就业渠道情况来看:通过学校推荐就业的毕业生数为384人;通过中介介绍就业的毕业生数为43人;其他渠道就业的毕业生数为 241人。综上分析,我区中职学校学生毕业学生就业形势较好,专业对口程度高。

2019年萧山区职业学校各专业就业情况

(六)公共实训基地情况

我区从2013年开始积极鼓励各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建立、扩建公共实训基地,面向技工学院、职业院校、企业单位的学员和职工提供高技能实训服务及实习指导服务。我局于2016年制订《杭州市萧山区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管理办法》,文件要求建立公共实训基地应具备:1、年培训规模达到200人以上。2、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固定办公、办学场所,有固定的办学经费来源,能面向社会开展公共实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等服务。3、具备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设施设备和相对独立、规模较大的实训基地,每个实训项目(工种)的实训工位一般不少于25个。4、具有充足的专职管理人员和一支专业知识扎实、技能过硬的师资队伍,一体化师资达到专业课教师总数的50%以上,高级实习指导教师、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40%以上。5、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实训场(室)管理制度、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

全区每年新建(扩建)两家区级公共实训基地,并给予每家30万元的建设经费补助,目前我区已累计建立19家区级公共实训基地,累计总投资1.4亿元,总建筑面积达10.14万平方,年均为全区8000名师生提供实操训练场地(附件4)。我局根据我区产业发展需求的匹配情况,严格评选认定公共实训项目(工种),目前建有机械加工、工业分析(化工)、汽车运用和维修、数控加工、机电一体化、3D打印(增材制造)等项目。

(七)培训机构情况

目前,我区已建成以重点骨干学校为基础,以若干主要职业培训机构为补充,镇(街)政府、行业协会、区级培训单位、镇街成校和企业协同参与、多方联动的“五位一体”高技能人才培训网络平台。我区现有11家民办培训机构,4所公办职高、2所技工院校、9家镇街成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提供社会培训服务。在培训学员上,我区针对企业职工、农村转移劳动力、失业人员、退伍军人、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开展培训,并给予相应补贴。

在培训工种上,我区11家民办培训机构主要承担人力资源管理师、劳动关系协调员、茶艺师、中式烹调师、西式面点师、保安员、保育员、美容师、美发师等工种培训(附件5);我区4所公办职高、2所技工院校根据学校特色专业提供社会培训;我区9所镇街成校主要承担失地人员、失业人民专项职业能力培训,目前已培训的项目有:母婴护理、花卉栽培、老人护理、生煎包制作等。

在培训数量上,2015年-2019年,我区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班次490个、379个,395个,302个,114个,培训人数30640人,24519人,7600人,11180人,5937人,受工种退出职业资格目录,考核鉴定资格条件收紧影响,年均培训数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八)资金投入情况

区委、区政府每年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目前,我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财政资金主要来源于人才专项资金和就业专项资金。人才专项资金方面,设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专项资金,资金主要用于高技能人才培训补助、高技能人才平台建设,高技能人才评先评优、技能竞赛、师资培训等。2016-2020年,我区下达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专项资金分别599万元,1082万元、1576万元、994万元,951万元。就业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技能人才初级、中级、专项职业能力的职业培训补助发放,2016年-2019年,就业专项资金用于职业培训补贴支出分别为231万元,340万元,369万元,293万元。

具体而言,在培训补贴方面,根据《杭州市职业培训补贴(资助)实施办法》、《杭州市萧山区高技能人才培训培养资助办法》规定,对登记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大学生、用人单位职工、转业复退军人、残疾人等于参加技能培训,符合相关条件的,按工种、等级不同分别给予500-3000元培训补助,同时对企业、培训机构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给予500-1000元资助;按照《杭州市萧山区院校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资助办法》精神,萧山区范围内的高职院校、技工院校、中职学校学生,符合相应条件,在毕业前取得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每人2000元资助。在高技能平台建设方面,我区每年评选认定区级技师工作室5家,按《杭州市萧山区技师工作室管理办法》规定,给予每家10万元开办经费补助,每年对我区技师工作室进行年度考评,考核合格的,再给予每家3万元运行经费补助;每年新建(扩建)两家区级公共实训基地,并给予每家30万元的建设经费补助。高技能人才评先评优方面,根据《杭州市萧山区首席技师评选管理办法》要求,我区每年遴选10名区首席技师,给予每人3年每月1000元工作津贴;每年评选浙江省“百千万”高技能人才(优秀技能人才)30名,落实每人1万元工作经费。对企业开展自主评价工作,按可工种享受最高不超过5万元的经费补助,对企业开展技能比武给予2万元经费资助。另外,人才专项资金还涉及杭州萧山技师学院师资培训、我区中等职业学校师生技能比赛,全区职工每年4场技能比武电视擂台赛等专项资金支出。

二、我区技能人才工作成效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技能人才政策体系基本建立,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技能人才社会地位稳步提升,为我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一)高技能人才政策日趋完善

我们围绕技师工作室、自主评价、公共实训、培训资助、首席技师评选、管理等方面制定具体政策,先后出台了7个配套管理办法,去年又会同区委组织部出台《萧山区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区的若干意见》,对技师工作室管理等政策进行全新升级,建立起涵盖技能人才引进培养、平台载体建设和评价激励的政策体系。

(二)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加强

在政策先行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指引下,我区高技能人才培养数量稳步增长,2016年~2019年每年分别培养高技能人才5340、5671、4007、3095人,年均培养4528人。高技能人才数量比十三五期间翻一番。高技能人才中专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比逐年扩大,人才队伍整体素质逐年提升。此外,近年来我区涌现出一大批获得省、市、区荣誉的高技能人才,截止2019年底,全区共有2人获浙江省“万人计划”高技能领军人才称号,1人获得浙江省“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优秀技能人才)称号,4人获“浙江省首席技师”称号,15人获“杭州市首席技师”称号,149人获“萧山区首席技师”称号;9人获“浙江省技术能手”,24人获“杭州市技术能手”,356人获“萧山区技术能手”, 36人获“杭州市职业技术带头人”, 600人获“萧山区职业技术带头人”。

(三)高技能人才培养环境优化

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不断显现,为高技能人才提供了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十三五期间,我区每年开展区首席技师,区技术能手评选活动,2018年开始,每年评选30名浙江省“百千万”高技能人才(优秀技能人才),2019年,开展“萧山工匠”遴选认定工作,同时各类人才奖励力度不断加大、区内企业科学合理薪酬制度逐步建立,使我区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得到进一步提升;技能人才选拔、评价制度为畅通人才成长通道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全区有2家企业获得“浙江省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省级引领企业”称号; 坚持以竞赛促培养,以比武促提升,截止2019年底,我区共开展各类技能竞赛56场,其中每年举办4场“行行出状元”技工比武电视擂台赛,期间共吸引参赛人数2344名,带动各部门岗位练兵53295人;技能人才平台建设进一提质增量,十三五期间,每年评选认定区技师工作室5家,全区累计拥有区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59家,其中省级8家,市级15家;新建或扩建区公共实训基地2家,目前已累计建设19家。

三、存在问题和短板

(一)职业教育认可度低

一直以来,职业教育没有像综合类高等院校那样受到重视。学生、家长及学校片面追求重点高中、名牌大学等高学历、高文凭的现象随处可见,高等院校普遍扩招,私立高校越办越多,上大学已不再是学生的一种奢望。正是由于“高学历的人才是人才”的观念作祟,再加上目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着轻视职业教育的思想,不能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地位,认为职业教育是“二流”教育,只是解决当前多数学生不可能接受从小学到大学的连续升学现状。

(二)高技能人才队伍机构失衡

目前,我区技能人才队伍总量仍然偏小,高技能人才比例较低,此外,在年龄、知识结构、技术等级、行业分布等方面呈现“五多五少”的状况,即:年龄偏大的多、中青年人才少、知识老化、理论基础薄弱的多,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少;初、中级技能人才多,高级工及以上的少,传统制造业领域多,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我区新兴产业、数字经济的技能人才少。结构性的失衡导致企业招人用人出现“普工剩、技能缺”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技能人才培养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我区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意愿仍不强,没有科学的培训体系,对员工的培训投入不足,导致职工技能素质跟不上技术革新。同时,由于区内技能人才紧缺,技能人才在企业跳槽较为普遍,个别恶意人才竞争导致部分企业损失大,严重影响和挫败了企业开展技能人才的培训积极性。

(四)教育培训机构作用发挥不够

虽然我区已建成以重点骨干学校为基础,以若干主要职业培训机构为补充,镇(街)政府、行业协会、区级培训单位、镇街成校和企业协同参与、多方联动的“五位一体”高技能人才培训网络平台。但也存在相关问题:1、公办学校社会培训力度不够。受经费支出限制,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学校,仍未实现在核定工资总量适当向其倾斜,负责参与社会培训的一线教师无法保障其合理待遇,导致公办学校办学积极性不高。2、民办培训机构培训项目与我区产业结构不匹配。目前我区11家民办培训机构开展的工种主要集中在三产服务业,培训项目大多雷同,一定程度上造成同质化竞争,也无法满足我区产业发展需要。

(五)人才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有待发挥

虽然目前技能人才无论在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上都有所提高,但是“重学历、轻技能”的片面人才观念仍客观存在,导致技能人才的使用缺乏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和上升通道,未能激发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部分企业没有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大局,对技能人才缺乏激励性的待遇保障机制,在企业内部,技能人才与其他人才相比工资待遇较低,导致技能人才钻研积极性不高现象普遍存在。

四、今后工作思路与举措

(一)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优化人才培养环境

根据人社部、省、市相关部署,出台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互联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等配套政策。聚焦我区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不断扩大技能提升覆盖面,提高企业职工、重点群众的培训积极性,使我区劳动者技能素质有显著提高。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大力推行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方式,分类组织实施。充分利用门户网站、移动APP、微信等多种渠道,扩大线上职业技能培训的覆盖面,根据我区产业发展和就业工作实际,组织待岗、返岗和在岗企业职工以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重点群体等参加线上培训。发挥政府、用人单位、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作用,按照要求建立健全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坚持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原则,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

(二)加强激励引导,提高技能培训积极性

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调动重点群体、用人单位、培训机构积极参与技能培训,联合发改、经信、商务等相关部门,依托我区技师学校、职业院校办学优势,开展与我区产业发展特点和趋势想匹配的项目制技能培训,夯实我区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技能人才基础。

发挥我区规模已上企业数量优势,全力推动我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结合萧山产业布局,以我区传统主导行业为基础,选择一批龙头企业开展等级认定工作,提升我区主导产业中劳动者素质,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以我区新兴产业为重点,组织相关企业进行对新职业例如数字经济、3D打印、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类进行职业标准开发,在全国力争全国范围内实施“萧山标准”。

(三)搭建培养平台,强化人才培养机制

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探索技能人才培养选拔新模式。一是加强深化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依托科技和技能含量较高的规模以上企业,继续开展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发挥其名师带徒、技术攻关、技术交流效应。二是加强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依托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管理规范和效益较好、知名度较高的企业、技工学校和中职学校,从我区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中选择实训项目,每年新建或扩建2个区级公共实训基地,努力提升人才培养公共服务能力。

(四)注重分类引导,全力推动素质提升

着眼技能人才素质提升,积极开展各类技能比武、评比活动,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技能劳动者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快实施工匠标兵工程。每年在全区遴选10名具有高超技能水平、良好职业道德、丰富实践经验、贡献特别突出、在全区本行业或本领域中影响较大、得到广泛认可的一线高技能人才评定为区级首席技师;继续开展浙江省“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优秀技能人才)评选,不断提升技能人才社会知名度。二是组织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以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技能大赛等活动为载体,努力提升技能劳动者技能水平。继续选择全区主要行业、从业人员较多、有一定代表性的工种举办技能比武电视擂台赛,与周边区县紧密协作,全力办好跨区域技能大赛,鼓励我区镇(街)、部门、行业和企业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给予经费补助。

(五)深化技工教育,助力萧山转型升级


萧山技师学院作为杭州地区首家区属技师学院,将以围绕我区全力打好“ 一二八” 组合拳,落实“1+4+X” 的产业总体布局要求,不断创新“一体两翼多平台”培养模式,探索实践工学交替、工学结合人才培育体系,努力成为我区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的引领者。目前,学院拥有国家级产教融合基地和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个国字号基地、拥有浙江省数控技术示范实训基地、浙江省机器人技术应用示范实训基地、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3个省级基地,设有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实训室、工业级3D打印实训室等92个专业实训场(室),与德国西门子先进自动化控制中心等建立了6个国际行业引领企业联系体,正努力向“建设成全国一流名校”和“争创国家级重点技师学院”的办学目标奋进。



作者:  编辑:周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