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2020理论学习专题 > 部门篇 > 正文

清廉村社“码上工程” 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

更新时间:2020-12-31 15:06:50    内容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党的各项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治国理政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强化基层公权力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是做好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党的事业兴衰成败。2019年以来,杭州市萧山区纪委将清廉村社建设纳入基层治理大格局,深刻把握数字治理发展趋势,紧扣基层信访易发多发问题根源,围绕群众最关心、问题最多发的权力腐败领域,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维护群众切身利益。通过搭建“两端一池一舱”的数字化平台,以“数据沉淀、规范预警、比对分析”为路径,构建形成了以“小微权力、小型工程、小额资金”为监管重点的清廉村社“码上工程”。

一、数字赋能阳光村务,实现村级事项“码上知”

萧山区立足村社信访居高不下但查实率低的现实状况,紧扣信息不对称这一主因,以“群众接受、群众关心、群众方便”为标准,全力搭建“码上工程”的“群众端”,实现阳光村务最优化。坚持“群众接受”,以群众使用习惯、接受度高的微信为载体,搭建村务公开“码上”平台,通过“一村一码”即时、动态公开村务信息,让群众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掌握了解村务信息。同时将村级组织换届“十严禁”“十不准”纪律和“一肩挑”要求等纳入群众端“案例警示”板块,真正实现纪律在身边、教育在身边、监督在身边。坚持“群众关心”,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现并查处的村社易发多发问题,立足关键事项和关键环节,梳理农民建房、村级工程、务工支出等群众关心关注的10大事项,编制53张流程图、梳理各事项119个关键环节要素,确保公开精准、到位。例如,村级工程依额度不同对应进行“六环节”和“八环节”公开,其中交易方式环节和工程变更环节对应公开施工单位、工程金额、工程起止时间及中标通知书、工程变更量等,让群众对“让谁施工、有没有变更、多少工程款”一目了然。坚持“群众方便”,在确保方式和内容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码上”平台设置,确保群众在点击关心关注信息时有效点击次数不超过3 次。截至目前,已在“码上工程”的“群众端”公开村务信息108余万条。

二、数字赋能精准监督,实现权力运行“码上督”

萧山区立足基层问题多发且相对集中,紧扣小微权力运行刚性约束不足这一主因,以“数据沉淀、规范预警、比对分析”为路径,全力搭建“码上工程”的“管理端”,实现权力空间最小化。一是“做大数据池”,强化数据支撑。通过纵向打通“区-镇-村”三级实时数据和横向打通公安、民政、人力社保等区级部门沉淀数据,确保了“数据池”的鲜活和海量,为精准监督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截至目前,“码上工程”已归集数据超6.3亿条。二是“做精预警值”,强化流程规范。对照小微权力清单及流程图,设置村级事项权力运行预警阈值共计109条,及时预警村级权力运行流程倒置、相关额度超标、资产发包超限、项目该招未招、公开审核不到位等规范性问题。截至目前,平台已预警规范性问题7000多个。三是“做强模型块”,强化问题研判。在系统“驾驶舱”内专题设置“廉情观测台”模块,对“数据池”内的海量数据进行比对、碰撞、组合,已累计发现小微权力运行疑似问题线索2000多条。对其中涉村社干部问题线索实行“快查快办”,重点线索提级办理,一般线索协助办理,同时信访室、案审室、案管室联合走访22 个镇街,指导督促问题线索和案件的办理进度、质量。截至目前,共办结村社干部线索322件,组织处理174人,立案45人,已作出党纪处分39人。

三、数字赋能干群互动,实现群众诉求“码上办”

萧山区立足部分信访问题由小变大的发展规律,紧扣诉求渠道不畅通、办理反馈不及时这一主因,以“群众码上咨询投诉、问题分类分流办理、结果在线反馈公开”为流程,全力打造群众诉求知督办闭环,实现“一肩挑”后群众监督的最大化。一是群众“码上”咨询投诉。在“群众端”设置信息评论、诉求受理、举报平台等板块,便于群众在线反映诉求举报。截至目前,已“码上”受理群众诉求3000 余个。二是问题分类分流办理。通过智能识别与人工识别相结合,对属于纪检监察的检控类诉求推送镇街纪(工)委处置,对其他民生诉求直接对接基层治理“四平台”处置,有效防止了群众因“有事无人理”将小情绪积压成大问题。三是结果在线反馈公开。对于平台受理诉求,第一时间对结果进行在线反馈,对实名举报群众进行点对点短信反馈,从而鼓励群众主动参与到村级事务管理中来,对村务开展全面、实时、无痕监督,真正做到村民自治、全民参与。

四、数字赋能四责协同,实现责任履行“码上联”

萧山区立足基层条线较多但力量分散、焦点不一的现实状况,紧扣责任协同联动不够这一主因,以“履责、督责、问责”为闭环,全力构建四责协同网,实现责任联动最强化。一是刚性化“履责”。按照各镇街村社责任分工,通过“ 码上工程”平台权限分配,精准匹配村社录入、镇街审核等各岗位责任要求,如涉及“ 村级财务管理”,逐一明确村社录入人、镇街经管站审核人、联村干部、联村领导、分管镇街领导等人员责任,实现责任精准到人到事。二是智能化“督责”。依据系统分配责任权限,对预警问题整改责任、履责超时限、履责不到位等人员以短信形式点对点提醒,确保职能监管责任履行。例如,村社上传村务信息后,针对预警可整改信息,第一时间提醒村社书记和信息员,并同步一键提醒到分管领导和联村干部,合力指导、督促村社落实整改。同时根据平台上村级三资“预警”集中情况,及时督促相关区级部门对预警情况开展综合研判,对于普遍性问题从区级层面强化制度约束。三是苗头化“问责”。针对村社录入难以整改或无法整改事项,设置“ 建议启动第一种形态”选项,由党委集体研究启动运用第一种形态进行处置,实现问题抓早抓小;对存在疑似问题线索的,一键上报至镇街纪(工)委调查处置,确保党员干部挑起责任和担当。

五、数字赋能生态研判,实现政治生态“码上判”

萧山区立足生态研判依赖主观感性认识,客观数据分析研判不足的现实状况,初步构建村社政治生态廉情监测评估体系。从村级“权力运行规范度、党员干部勤廉度、人民群众满意度、上级组织认可度”四个维度,通过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相结合,细化量化160 项具体指标,由系统进行量化打分,综合评估换届后村社政治生态。目前已启动该套指标的模拟试演,随着后期数据不断录入和补充,根据各村社现状进行调整完善,从而真正精准呈现每个村社的权力集中点、问题聚集点、群众关注点等,推进基层治理的精准化实施。

总的来说,萧山区纪委针对群众关心关注、权力事项集中、廉政风险集中的重点领域和事项,积极构建清廉村社“码上工程”,有效发挥了数字技术在基层监督领域的赋能作用,形成了“微信治村”“清廉小脑”等基层治理“微创新”模式,能够对村社资产管理、小型工程、土地征收等数据进行集成审核、阀值设置、分析预警,从而倒逼基层公权力规范运行,推进清廉村社与基层治理相融互促。此外,通过“两端一池一舱”的数字化平台,很好地贯通了职能监督和纪委专责监督,实现了区级层面线上即时监督和镇村层面线上线下联动监督。这项创新初步形成了党委主抓直管、纪委监督推进、部门各司其职、镇村具体落实的清廉村社协同建设共同体,走出了一条党委主抓、数字赋能、推动治理的新路子。


作者:  编辑:熊依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