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新常态下镇村干部的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
更新时间:2020-12-31 13:18:06 内容来源:
为探索增强新常态下镇村干部的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确保干部在工作岗位上有激情有干劲、能奋斗增活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攻坚关头协作共进,对重点工作高效执行,楼塔镇通过召开座谈会、民情走访、查阅资料等形式,开展了增强新常态下镇村干部的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专题调研,为更好地推进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一、 “新常态”镇村干部的现状:
“新常态”下的干部面临着多种压力,包括经济社会换挡进位时市场对干部适应性和把握性提出的要求,包括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愈来愈严格的干部管理和作风建设要求,包括受到改革经济浪潮冲击下群众比过往更甚的利己主义和功利心理。
面对不断加大的工作压力,面对福利待遇不如从前的现状,面对基层不大的晋升空间,尤其是面对像楼塔这样地区偏远、办公条件较为艰巨的局面,镇村干部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工作的幸福指数相对偏低。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使全镇上下的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弱化。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我们在走访了部分镇干部、村干部后,发现绝大多数的干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感,有的同志认为“自己对工作的热心程度大不如从前了”,有的同志表示“自己不太关心工作完成后所产生的影响”,更甚者,部分人认为“自己做的工作不过是为了应付,为了过关,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很大的价值”,“感觉自己的工作让人身心疲惫”,“现在社会哪还有焦裕禄这样的‘傻子’”。特别是职级越低、收入越低、工作越琐碎的同志,倦怠感和消极情绪越明显,成就感和创造价值越低下。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由于基层干部承担着较为繁重的工作负荷,不仅是生理上累,更是在处理工作的过程中,在人际往来的过程中,在与群众的接触中,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在“当干部”这样一个工作环境中,对于职位的升迁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之间,很大一部分人会将两者等同起来,一旦用人标准上出现偏差或是用人程序上不严谨,势必会对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带来巨大的打击,导致工作群体内部“不和谐”,进而影响干事创业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
三、对策与举措:
镇村干部的身份和地位较之一般社会职位更为特殊,其承担着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精神的执行者的角色,承担着解决基层最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关心关注的问题的责任,承担着保持和提升政府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的任务,为此,缓解镇村干部的职业倦怠感,强化其对自我职业的认同感和成就感,对增进新常态下干部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十分重要。
1.要建立健全科学、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选准用好一个人,就树立起了一面旗帜一个标杆,整个团队就会凝聚起来干事创业,否则就如同一盘散沙,即使是简单小事也会状况频发、暗潮涌动。因此,要围绕破解干部“下来难”的问题,建立“平者让、庸者下”的干部管理机制,着重改善“能上不能下”和“慵懒散漫”现象。在干部人事选用上,应进一步加大公开选拔力度,在选拨任用的程序上和标准上要经得起考验,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有关标准选拔干部,不暗地选拔,不突击提拔,要依照推荐、考察、公示等程序,实行公开透明的操作流程,使那些年富力强、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与此同时,由于“上”的人数有限,机会有限,必定会将大多数人排斥在外,被排斥在能“上”之外的一些人,自感进步没了希望,仕途已到尽头,少数人会动摇了信念,失去了政治抱负,没有了事业追求。这一类人往往是农村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老干部,他们的工作如果得不到肯定、待遇得不到保障,一定会对事业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效应,特别是会让年轻同志将更多的心思用在“谋仕”而非“谋事”上。因此,可以借鉴部分乡镇优秀教师的奖励办法,设立一个“人才基金”,为在楼塔贡献多年的老同志予以一定的奖励。同时也要为每一位退休干部或者将要离开楼塔的干部举办一个欢送会,为他们送上祝福,让他们感受到更多“大家庭”的温暖。
2.要为党员干部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设置文化活动室,内设活动室、阅览室、健身区和文艺活动区,让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可以利用闲暇时间放松身心;成立机关文化体育协会,包括乒乓球、羽毛球、摄影和书画等兴趣俱乐部,并设置一条“文化长廊”,使干部的书法、绘画等优秀作品上墙,展现个人风采;开展“每周一读、每月一讲、每季一赛、每年一评”活动,即领导每周推荐一本好书,每月请一位专家就保健、养生、法律知识等进行授课,每一季度召开一次文体比赛,年末评选出“渐入佳境奖”、“青年实干家”、“标兵师傅”等奖项。
3.创造学习深造和挂职锻炼的机会。实施干部学习月活动,帮助干部储备知识的同时,不断营造学习的氛围,以机制和活动为抓手,树立强烈的再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对“党员学习积分制”进行延伸,辐射到整个镇村干部队伍,从需求出发,以业余函授、集中培训、电化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等主要形式,逐步构建起全方位的干部培训格局。同时,与区级有关职能部门合作,让业务性的干部前往挂职锻炼,使其能在“充电”后更好地在本职工作上发挥作用。
4.落实定岗定位、权责分明的工作体系。推进项目责任制、重点工作包干制,以镇党委成立的中心工作推进行动组为契机,各分管领导与职能办公室签订责任书,再由办公室与个人签订任务书,确保形成“人员定岗、监管定位、责任定格”的工作体系,从而以科学的定岗定责,进一步明确主要领导、每名班子成员、每名中层干部、每名一般干部的岗位详细职责。并且要合理制定目标,结合职责高标定位本部门工作目标;统一衡量尺度,明确工作依据,做到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确保每项工作、每名工作人员明其岗、尽其责、善其事。
作者: 编辑:周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