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美丽城镇的软思考
更新时间:2020-12-31 13:16:30 内容来源:
临浦,有大江大河的开阔。浦阳江在这里拐了几道弯后奔流入之江,杭甬运河穿镇而过横亘浙北。临浦,又有小镇生活的便利。近年来,临浦镇充分抓住了美丽城镇创建的契机,围绕“五美”目标,重塑了城市“生活圈”和环境“生态圈”,让“小上海”的风貌得以重现。但美丽临浦建设永远在路上、依然是进行时,尤其是对标总书记“重要窗口”的深切嘱托、“十四五”规划的目标要求和亚运筹备的工作任务,临浦之美仍需倍加努力,不仅要风貌美——美在面子,更要神韵美——美在里子。所以要打好“三张牌”,古镇小上海的乡愁牌,现代小城市的双创牌和亚运小窗口的流量牌。
第一,打好古镇小上海的乡愁牌。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临浦近现代的历史,就是在开放中发展的。从丰富的开放文化资源中吸取养分,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把开放历史文化保护纳入城市规划建设,把开放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街区,比如设立共享书亭,方便随时借阅,可以多放入一些与临浦历史文化相关的书籍,让散落在临浦的开放历史文化与群众的日常生活有更大黏度,实现共生共长。文化是“城”的精神底色,文化的构建,一方面来源于历史文化的禀赋和资源,对于临浦文化来说,只有遵循历史,恪守历史的规律,才能寻觅到真正的文化根系,以新的视野探索,才能寻找到新的出路!另一方面,文化的传承需要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个较为现实的例子就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无论哪一种传播方式,或许都能带来积极的效应。去年初,仅仅7天时间,成都最新推出的观光项目“夜游锦江”就吸引游客约16.6万人次,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光影走廊”“熊猫爬塔”等观光项目通过现代光影技术惊艳亮相,很好地将旅游、文化、生态等集于一体。临浦的文化传承要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像我们的平安钉一样,邀请专业公司开发创意性的新技术,纳入新鲜元素,融入先进技术,抓住年轻人的心,从而传承好临浦文化。
第二,打好现代小城市的双创牌。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创新强区”战略,全面推动临浦发展。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临浦有着创新的底蕴和基础。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闯市场、善商贾、会经营、有想法的临浦人。创业创新的内核在人才,只要是社会上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并将自己的创意付诸实施的人,都可以成为创业创新的主体,也就是“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对此可以树立“三个理念”广纳贤才。一是与临浦、共成长,临浦要对人才体现拳拳真心,从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打造一个专属于人才的系统生态架构,从交通补贴到安家补贴,从生活补助到购房补助,从人才落户到成长奖励,陪伴人才成长的每一步。积极引入教育教学和实践教学资源,搭建好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的摇篮,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二是选临浦、谋未来,搭建产业创新平台,加强交通、产业等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放大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为人才营造竞争、服务、技术、文化等多方面优越的创业环境,让临浦成为各方面都让人看好的发展热土。三是在临浦、都挺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想方设法让创业创新主体享受到应有的权利、待遇,建设人才之家为人才创业创新提供一对一、专业化的服务,把人才没想到的做到位,把想到的做到完美。
第三,亚运小窗口的流量牌。区委十五届十次全会提出要坚持亚运总牵引,实施“亚运兴城”行动,为打造“重要窗口”示范样板提供坚强保障。临浦镇作为亚运比赛承办地,理应在“亚运兴城”行动中走在前、作表率、争先进,把勇立潮头的闯劲鼓起来,把备战亚运的氛围浓起来,把萧山铁军的劲头提起来。当前做好亚运筹备的任务依然艰巨,但从我们的小镇办大赛、小城镇综合整治、疫情防控到美丽城镇创建来看,只要临浦人民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再大的困难、再艰巨的任务都不是难题。同时,临浦人民从以往的活水码头中孕育出了大气包容、重义守信、敢勇当先的“临浦精神”,他们更看重被肯定的成就感,可以忘我付出,不求回报,要的就是那种实现自身价值的获得感。我们要抓住这种性格特征,为临浦百姓搭建更多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发布招募令,组建宣传队、服务队、监督队,集思广益,全民参与,为推动临浦建设、亚运筹备积聚群众力量。
独特的风韵,需要治理者的匠心独运。美丽临浦,不仅是美化临浦形象,更要丰富临浦内涵,更添城的气质,重现“小上海”的风华气韵。
作者: 编辑:周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