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数字能量强化实践应用推动精细治理——瓜沥镇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实践体会
更新时间:2020-12-31 13:06:42 内容来源:
城市大脑是“杭州献给世界的礼物”。瓜沥镇总人口近30万,镇域面积126.9平方公里,已经初具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的环境和土壤。全镇围绕杭州城市大脑“五级机长制”整体架构,在市区两级赋能下,遵循数字平台一体化建设理念,打造“镇、村、户”三级智慧治理的“沥家园”数字驾驶舱,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
一、基本情况
镇级主控:主打“1+4+X”数字驾驶舱架构,即1个镇级指数屏、4个区级统建实战屏和X个镇特色屏,实现“数据可看、层层下钻、事件能转、指挥可战”,成为推动瓜沥社会治理更智慧、更精密、更高效的关键载体。
村社管理:潜心打造面向村社的后台管理端,即“村级数字驾驶舱”,主体功能分解到“基本运行情况、日常管理、清廉村社、应用中心、交通治理”等5大模块,打通数字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户级应用:开发“沥家园”手机用户端,围绕村社管理中村居民侧的需求,通过信息“一键达”、任务“一键抢”、办事“一键通”等实用功能,帮助群众线上掌握村情、参与公益、邻里互助和反馈诉求。同时,自主开发“沥小二”微信小程序,为瓜沥居民和初到该镇的游客群体提供便捷的在线服务。
二、主要做法
1.围绕重点,保确需管用
该镇在设计之初即突出顶层设计,成立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工作专班,与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以及区大数据管理局等团队和部门积极研讨,经过多轮对接资源、排摸家底,加强感知体系布点,夯实了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城市基底。
一是大数据互联,助力决策。在区数管局指导协调下,已整合区级公安、司法、卫健、应急、市监、金融、统计、城管、规自和生态分局等部门的数据资源,涉及32个业务领域、357项指标,实现在镇、村两级驾驶舱一屏归集。例如,在智慧能源板块,该镇可通过对企业用电情况的监测,实现企业用电量下降等动态数据的自动预警,镇经济工作部门可据此精准推送管理服务措施。
二是全域化互动,助力管理。接收区统一地址库赋能,依托153个“全科网格”,将“人、房、企”各类信息与空间地理信息进行关联融合,实现一图尽览、一网通管。截止目前,瓜沥已采集地址25.01万条,并实现16.51万条人口信息、1.5万条室外设施关联,今后还将进一步叠加重点人群管理库,定期推送走访任务或帮扶任务,实现特殊人群精准定点服务管理。
三是软硬件互补,助力亚运。该镇作为2022年杭州亚运赛事承办地,主动聚焦亚运安保和镇域长效管理,抓紧编制《瓜沥镇全域前端感知体系布点规划》,整合现有各类设施设备,深入论证各类视频、监控、烟感等硬件布点,分区域、分领域、分阶段、分等级推进建设,并全面纳入镇级数字驾驶舱,实现亚运周边要素要情全面掌控。
2.打造亮点,保生动应用。
“沥家园”数字驾驶舱把群众的所盼作为关注点,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着力点,在实践应用探索中提升与乡村生活的粘合度,努力让群众用了放不下。
一是兴公益,“家园”在线上。群众在“沥家园”手机端获取数字身份,通过数字互动、数字公益、数字信用等方式,在志愿服务、垃圾分类、在线学习等途径获取积分。积分与村民的信用评价、评先评优、就业推荐等挂钩,村民做公益、行好事、赚积分,可在“沥·mall”实体店兑换商品,极大激发了参与热情,现已注册志愿者3.7万。截止目前,“沥家园”累计发布任务181条、邻里互助832条,通过线上引领、线下示范,带动群众积极融入数字体验。全镇生活垃圾从日均310吨减少到240吨。
二是重实用,“小二”在云上。该镇围绕群众最关心的切身小事,通过“沥小二”微信小程序,可一键查询全镇79个停车场、63个公共自行车站点的实时余量,提供该镇景点、商场、医院、公厕、餐饮、住宿、充电桩、公交换乘点等动态信息,并可实现一键导航,成为24小时待命的线上“店小二”。
三是促沟通,“平台”在掌上。在村级“沥家园”“沥小二”手机端搭建一键可达的政务连线渠道,群众可在线提出政策咨询、投诉建议、民生诉求,所有反馈信息统一通过区级“四平台”系统流转到瓜沥镇相关部门、条线,第一时间响应群众呼声。9月份打通接口以来,瓜沥镇共接收、处置镇级手机端反映事件264条。
3.紧扣痛点,保长效实用。
面对点多、面广、量大的工作实际,该镇以消防、交通、村级事务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为导向,运用智慧治理替代“人海战术”,着力解决管理痛点。
一是把数字手段应用到消安管理。瓜沥镇外来人员超16万,出租房6.6万间,企业3千余家,为有效破解消防安全监管保障问题,该镇按照“大脑+手脚+触角”的模式,全面推进感知设备安装,通过安上“千里眼”“顺风耳”,实现消防隐患实时自动预警,分层分级下达整改指令,跟踪整改进度,加固闭环成效。同时,镇内出现的实时消防警情,可在驾驶舱电子地图上显示具体位置,并提示警情1公里内辅助决策圈,帮助指挥员就近协调消防资源,实现“一图预警、一屏调度”的实战应用。今年9月,瓜沥镇火警同比下降22.29%,火灾同比下降37.5%。
二是把数字链接同步到交通治理。通过线下管理机制与线上流程闭环相结合,制定电瓶车违章三色管理规则,对接交警部门执法记录,通过镇综合信息指挥室“四平台”系统,实时推送到所属网格,让每一条违章信息下沉到村社,村社网格员对违章人员上门入户开展安全教育,同时,通过身份字段识别、自动扣除违章人员的村级“沥家园”积分,形成线上反馈和线下治理的工作闭环。
三是把数字功能延伸到村务监督。该镇把“清廉村社”纳入数字镇村两级驾驶舱,围绕萧山区纪委“清廉萧山”“码上工程”等工作部署,加强村级小微权力、小型工程、小额资金等“三小”监督,梳理出制度清单、阳光村务等栏目,在线晒出村集体资产、收益分配、财务管理等“10+X”项内容,通过“沥家园”系统实现上级随时可查可监督,村民随时可看可反馈。
三、工作体会
1.统筹运用算力算法。作为镇街试点,瓜沥在区级统筹设计镇、村数字驾驶舱时,紧扣“数字治理一体化”的总体理念,对标全区定思路、定基调、定模型,区里已建功能、兄弟镇街已有模块,只做轨迹不再重建;用好区级算法、视频等共享平台资源,硬件基础精准投递,用最少的投入最大限度撬动治理效果。同时,在模块、指标、内容上,积极提出基层需求、提出应用建议,确保试点产品可复制、可推广,具有借鉴意义。
2.切实保障实战实用。以问题为导向,着眼场景落地确定建设方案。村级驾驶舱围绕老百姓的优先需求,委托第三方开展调查分析,入户采集信息,摸透群众所需所想;镇级驾驶舱,根据各条线工作实际需求,开展思维碰撞,形成一揽子数字化解决方案,确保建设项目可应用、可落地,发挥好数字“助推器”作用。
3.力促干部创业创新。在推进数字赋能各项工作中,注重培养机关干部、村社干部、企业经营者三支队伍的数字意识、数字能力、数字意志。通过边做边培养、边干边深化,着力打造一支具备数字化理念的、善于用数字化手段解决工作痛点、消除工作盲点、打通工作堵点的数字型干部队伍,成为促进数字赋能基层治理、赋能经济发展、赋能全镇各项工作的重要推动力。
作者: 编辑:周圆圆